地铁不仅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现城市文化底蕴、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平台,眼下,厦门地铁尚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地铁公共文化建设尚未系统化、网络化、立体化。
在即将召开的厦门“两会”上,厦门市政协文史委、民进厦门市委准备联合提交《关于厦门地铁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筹划创办“厦门地铁文化节”,此外还建议单独发行全域旅游主题地铁卡。
现状:地铁公共文化建设尚未系统、网络化
轻盈的燕尾形状雨篷、闽南古厝的砖红色,厦门在地铁规划建设初期即高度重视地铁与城市传统文化的融合,在站点的建设风格上充分体现出闽南建筑风情,而且每条线路设计规划中都赋予各自鲜明的主题色彩。不过,由于厦门地铁尚处于大规模规划建设阶段,地铁公共文化建设还难以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立体化的整体推进格局。而站点建筑风格、站内艺术装饰作为静态视觉符号展示,只是地铁作为文化公共空间存在的一种模式,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演绎的公共文化空间和重要载体的功能尚待充分挖掘。
据民进厦门市委介绍,为促进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发展相互交融,实现地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上海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行动纲要(2016-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推出了地铁艺术展、诗歌、视频等地铁公共文化项目,并建立多个主题艺术车站,开行主题文化列车,对市民的文化艺术熏陶具有正面影响,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建议:制定地铁文化建设方案,创办地铁文化节
提案建议,应该统筹制定厦门地铁公共文化建设方案,将静态的公共艺术与动态的文化传播融为一体,借助地铁平台深度展示地方文化底蕴,将厦门地铁真正打造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展示平台和创新基地,群众性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制定《厦门地铁公共文化建设方案》,前瞻性规划布局地铁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将公共文化阵地的选址规划和空间设计与新线建设紧密结合,与车站周边环境紧密结合,与地面地标性建筑、历史文脉紧密结合。
其次,策划创办“厦门地铁文化节”,开办地铁音乐角、文化长廊、艺术展演、开展公益主题文化活动等系列活动,地铁搭台、文化唱戏,使厦门地铁公共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品牌,公共艺术的新空间,群众文艺的新平台,社会文明的新能量”。
提案还建议,将地铁公共文化建设与本土文化展示相结合。如借鉴武汉地铁诗歌节的形式,展示厦门诗歌文化,重点介绍鲁黎、舒婷、谢春池等厦门本土诗人,以及北岛、余光中、席慕容等曾在厦驻足写作的诗人。
另外,建议在“厦门市旅游年卡与户外运动卡”中增加绑定地铁乘坐功能,刺激旅游年卡的消费功能。或针对外地游客,采用地铁卡与景区门票套装的形式,单独发行全域旅游主题地铁卡,使门票套装同时绑定地铁票和景区门票,实现地铁运营与旅行消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