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洋村的“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12-09-05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翻看福建地图,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不过是闽东山区的普通一点。
  这个并无区位优势的村庄,1994年村集体负债43万元,人均收入不到600元,然而,短短数年间,它如核聚变般释放出惊人能量:先后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点等数十项省级、国家级荣誉;去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12亿元、村集体收入430万元、人均纯收入14850元。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偏僻小村,成长为魅力四射的全国十佳乡村之一,柏洋村崛起之路潜藏着多少奥秘?
  近日,本报记者在柏洋村蹲点采访,为您揭秘——
创业之城,没一个闲着的
  61岁的雷小芳,是柏洋村一名保洁员,负责打扫从村农民公园到柏洋村警务室的区域。
  雷小芳家在村农民公园边,3层半楼,每层都是一个完整的套房,有厨房、客厅、卧室和卫生间,同城里没两样。
  现在,柏洋村586户农家全住上这样的新房。村党委书记王周齐介绍,9年间,村里投入农房改造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资金超1000万元,全村生活污水都进入管网,集中统一处理。
  雷小芳一家5口,丈夫王正敬在家带孙子,并管理自家3亩茶园;儿子和媳妇都在村办华隆金属公司做工,月收入均达2000元。
  “我也有村里发放的养老金,家里不愁钱。”雷小芳说,她来村里上班,一是这么大个村子需一批保洁员,而年轻人不愿做;二是身体还好,找点活做做,充实。
  村里事业发展太快,有许多工作需有人去做。目前,村里像雷小芳这样的保洁员有20名,花木工10多人、保安员30人。目前,全村有13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转岗就业,月平均工资达2500元,有100多户村民实现从农民到股东的转变。
  柏洋村原有大小自然村21个,2300多人,70%以上的村民分散居住在条件落后、环境恶劣的偏僻山区,中心村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2003年7月,沈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村里实施“山海并进,工业富村”与造福工程,把附近8个自然村整体迁入柏洋中心村,柏洋一下子大了3倍多。目前,除柏洋工业小区引进10多家企业外,还有83户村民自主创业,办厂开店,生意红火,村里缺的就是劳动力了。
  “在柏洋村,没一个闲着的,不是企业职工,就是私营老板。”王周齐说,眼下,柏洋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就有1000多人。
现代化小镇,同城里没区别
  在大科集团下属的柏洋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记者遇到25岁的吴瑾瑜。2010年7月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的她,放弃留在福州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当起农民。
  “这里发展机会多,生活压力比城市小,为什么非要挤在城里?”吴瑾瑜说。
  通过土地流转,如今柏洋村的大部分耕地由柏洋生态农业公司耕种经营。村里已发展东魁杨梅600亩、跳跳鱼600亩、中药材300亩、苦柑100亩、茶园1500亩,使不愿到工厂上班的农户拥有自己的创收基地。像吴瑾瑜这样拥有农业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自然大受欢迎。
  晚上8点,吴瑾瑜在实验室做完实验。她的父亲吴鸿宾,则刚刚送走最后一拨客人。
  一年前,吴鸿宾在柏洋村工业小区入口处的永和路开了家饭店。永和路眼下是柏洋村最热闹的美食一条街。一到晚上,这里的海鲜大排档生意格外红火。
  “如今,村里商铺租金也在成倍上涨,日用百货的摊位更是抢手。”村主任张秋香说,村里的沿街房80%是村民自己经营的。为加快实现乡村集镇化,村里去年启动了新村二期农贸综合市场、百货超市、文化中心、四星级柏洋大酒店、人民广场、客运站、物流中心等10个项目建设。
  2008年10月,曾在温州工作的刘维维,应聘到柏洋工业小区的福建永宝特钢公司后,渐渐喜欢上这里的生活。“城里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超市、学校、酒店,这里都有。”
  现在,刘维维住的是公司免费提供的两室一厅居室,他还在期待即将竣工的保障房。今年,柏洋村开始动建全省首个农村保障房,建筑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用于安置外来务工人员。
  而吴瑾瑜,则已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那是一幢城里人都羡慕的小别墅,坐落在柏洋村的永和新村。不久前,吴瑾瑜的男友也辞掉在厦门的工作,准备与人合伙在村里开办物流公司。“企业多了,人口聚集了,物流配套发展空间很大的。”吴瑾瑜对男友的创业非常支持,还要拿出2万元积蓄入股。
  王周齐说,到“十二五”末,剩下的6个自然村也将全整合到一个中心村,要把柏洋建设成农业、工业、旅游、商贸、文化为一体的新型农民村庄。
和美乡村,生活不用愁
  93岁的陈志铿,是柏洋村最长寿的老人之一。
  陈大爷的晚年时光,大部分是在村老人和谐公寓度过的。王周齐说,除了上级政府发放的老人高龄补贴外,村里还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
  老人和谐公寓占地1800平方米,住着40多位老人,目前已无床位。好在二期工程已开建,计划投入150万元,到明年可再接纳50多名老人。
  柏洋村还开办老人活动中心、村幼儿园和小学,并成立党员帮扶基金会和奖助学金,三年来共帮助72户特困群众甩掉贫困帽子,资助20多名困难家庭子女上大学。村里孩子如考不上高中,都可到与村里合作的福鼎职校上学,只要愿意,毕业后可在柏洋工业小区企业或村办下属企业就业。
  目前,柏洋村消防车、洒水车、垃圾车、电力工程车一应俱全,村里每年用于公共设施维护的费用近30万元。公共服务开支,均由村集体承担。
  所有村民还享有建房补贴、困难户补助等10多种福利待遇,村集体还承担所有村民的新农合和45岁以上村民的新农保费用。
  “种粮不交税,拿到补贴费;保险不交费,拿到养老费;念书不交费,看病只交半费”——这就是普通柏洋村农民当下的幸福生活。 (黄少鹤  雷顺号)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