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由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龙岩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及闽台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2012年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在连城县圆满落幕。下月,第八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子活动之一的2012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客家民俗大汇演活动也将在这里举行。连城,这个山清水秀的县城,正以她独特的文化魅力,向世界敞开心扉。
近年来,连城致力打造“文化强县”,成绩斐然: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培田村、芷溪村),省级历史文化名乡1个(四堡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有7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走古事、游大龙、烧炮、花灯、十番音乐、四堡雕版印刷技艺、汉剧唱腔,有1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连城拳、犁春牛、提线木偶戏、宣纸制作工艺、地瓜干制作技艺、四堡锡器制作技艺等;根雕产业蓬勃发展,根雕一条街有100多家根雕店,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有100多家古玩店,从业人员近千人,收藏文化产业年交易值超亿元……
连城县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县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不无关系。2008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关于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决定(草案)》。2009年2月,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决定》。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决定》的规定和要求,加强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管理、投入、普查和申报等工作。
2011年7月,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对文物保护暨《决定》贯彻执行情况的视察检查。8月,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这次视察检查报告,形成审议意见,交由县政府办理。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基本建设之间的矛盾、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的差距、管理力量与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不相适应、文化遗产利用能力有待提高、文化遗产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拓宽渠道,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力度;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文化遗产管理能力与水平;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等意见。同时,建议政府重点抓好几件事:抢救一批濒临消失的宝贵文物,已申报抢救文物的项目应尽快启动;召开研讨会,结合文物保护对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定位;整合现有的民间文物资源,以提高连城的文化品位;沿319国道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争取纳入古田至瑞金线路。
围绕文化建设,连城县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11年10月、11月和2012年4月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了姑田宣纸生产基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育文化事业工作、“小广场大文化”活动。2012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又针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傅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