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批复同意了《福建大水网规划》。今后18年时间,我省将着力构筑一张分区配置、三水并举、南北相接、纵横相济的“大水网”,为福建发展提供放心水、平安水、高效水、生态水。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7.15%
我省水资源总量为1180.6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8位。但是,目前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7.15%,位列全国各省份第22位(全国平均数为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水荒水患问题。在区域分布上,全省水资源北多南少、内陆多沿海少;在年际变化上,汛期占全年水量的75%~80%,且常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导致水多则暴雨成灾、水少则干旱成片。
“总体来看,我省还是以工程性缺水为主。”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尚未形成高保证率的安全供水格局,应对水突发事件能力不足,但江河独流入海、自成体系,十分有利于独立进行水资源配置。因此,通过建设一批水利工程,可将主要河流和区域性供水体系联通起来,破解水荒水患问题。
“大水网”如何走向?
根据《福建大水网规划》,将按照“北水南调、西水东济”的总体流向,规划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以天然河道为主干,以控制性蓄水工程为节点,以引调水工程为通道,沟通主要江河水系,将闽北、闽西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调入水资源紧缺的闽东南沿海地区,构建分区配置、三水并举、南北相接、纵横相济的福建“大水网”。
所谓分区配置就是以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水资源配置;三水并举就是采取蓄水、引水、调水等三水工程,上蓄下引;南北相接就是通过北水南调、西水东济实现水网相连;纵横互济就是流域内通过上游水库蓄水补给给下游用水,流域间通过引调水工程左右延伸。
省水利厅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北水南调”与“西水东济”结合,将实现闽江水系与木兰溪水系、晋江水系、九龙江水系的连接,以及汀江水系与九龙江水系的连接,从而实现“四江一溪”联网,保障水安全。
具体而言,北水南调工程将从闽江下游引调水至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沿海地区。
西水东济工程从汀江棉花滩水库调水到九龙江、厦门汀溪水库,解决漳州沿海地区和厦门用水。
根据规划,我省还将生成长泰枋洋水利枢纽、泉州白濑水利枢纽等8座大型水库,福州闽清葫芦门水库、莆田西音水库等51座重点中型水库,以及赛江下游西岸输水工程等75处引调水工程项目。
2030年建成惠及近3000万人
该规划项目总投资861.68亿元。如何筹措这些资金?
规划提出,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预算投入,增加省级与地方财政预算投入。充分发挥省、市、县各级水利融资平台作用,实施水利建设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积极引导金融信贷资金支持。此外,还要研究出台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的具体政策,采取全资、控股参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根据规划,福建大水网将于2030年建成。建成后,可新增水库总库容38.46亿立方米,特枯水年可新增供水量71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到22.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年总供水量将从187亿立方米提高到258亿立方米。同时,整个大水网供水区主要为福州(含平潭)、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闽东南沿海区域,含5个中心城市、48个县(市、区),受益人口达2858万人。 (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