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引领,南靖景区“脱胎换骨”

发布时间:2012-08-13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县里对景区违章建筑和违规摆摊清理整顿,充分考虑群众后续发展。现在,环境好似城里的公园,游客来得更多,我们的土特产也更好卖了。”近日,福建土楼南靖田螺坑村民黄南鹤坐在自家门口忙碌,盘算着收成。
  部分区域无序经营、脏乱差的现象,一度让这个世遗土楼标志性建筑蒙羞。今年初以来,南靖把景区整治作为头等民生工程,打出了规范建筑、消除隐患、卫生整顿等漂亮的组合拳。
整治,从群众利益出发
  去年8月,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获国家5A级景区评定。但受财政拮据等条件制约,一些与5A级景区不相协调的现象滋长。
  “谁不想门前的环境好一点?景区整治,是我们楼民的广泛呼声。”黄南鹤告诉记者,矛盾在于整治违章建筑后,原住居民往哪里安置;清理违规摆摊后,群众经营发展的出路在哪。
  申遗成功后,南靖旅游持续升温。外出谋生的楼民,纷纷回来开宾馆、饭店,搞农副产品产销,居住和经营空间顿觉局促。违章搭盖和摆摊多了,隐患多了,买卖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县里派出的景区整治驻村工作组,五加二、白加黑地说服协调,大家很感动。”回乡生产经营茶叶的黄南鹤说,整顿后留出了更宽的绿地,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全部规范。县里还在景区核心区外规划安置地和商业街,群众有了发展出路,自然双手赞成。
  南靖县提出整治要实现群众发展与旅游提质相协调。按照这个基调,驻村工作组深入调查摸底,拿出了一系列人性化方案。驻村工作组成员黄顺兴说:“站在广大村民利益的角度,更好做协调工作。”
  “以前,进群众家门都难。现在路过时,都主动请我们进门喝茶。”县检察院挂钩景区的干部黄阿顺说,随着整治成效凸显,楼民们对干部的看法完全改观。
提升,严格对照5A标准
  “乘车大厅指示牌要显眼,再往下放一点,箭头要明确易懂。”景区管委会主任王海鹏在指导工人调整指示牌。
  “景区要整治提升,标准是关键。县里实施的整治方案严格按照国家5A景区标准进行。”王海鹏说。4月初,南靖成立景区整改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抽调5名县领导和200多名干部职工分批驻村入户开展工作。县里要求干部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好便捷、安全、有序、优美的整治方向。
  在整治不协调建筑中,驻村工作组一对一帮扶。截至目前,已拆除不协调搭盖和建筑70多处,拆除面积2000多平方米。投入750万元实施自来水管道改造、公共淋浴室建设、污水排放处理等民生工程,实现世遗点及主要景区消防措施全覆盖。
  在加强景区卫生管理上,南靖严格落实“三包”责任制,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全天候保洁。每个景点所在村(居)配备三名以上保洁员和卫生监督员,更换不符合标准的保洁设施。
  在规范景区经营秩序上,南靖制定出台《土楼景区经商管理制度》、《土楼景区餐饮卫生管理制度》,开展综合执法。截至目前,已责令37家商户整改,引导33家办证。为进一步规范景区摊点,县里统一制作、免费发放风格协调的店招19个、货架200多个……
  时隔两个多月,记者再进南靖景区,这里更加整洁有序。游览线路、停车场、停靠点进一步优化,步行道两侧增设了路灯。土楼内,摊位规范、明码标价,连晾衣竿也由政府出钱统一起来。
  “为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我们聘请专业人士重新编写导游词,增加语音导游器,对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实现多语种导游服务。”王海鹏说,安全警示牌、景点指示介绍牌、土楼明信片和纪念戳、民俗表演节目表、游客投诉处理流程等,如今在景区基本齐全。
长效,民生空间再拓展
  “由于小规模种粮收入差,县里从保持景区田园风光角度出发,每年给群众种粮贴补。”景区所在地梅林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杨潘福说,县里不断完善景区提质和群众发展的长效机制。
  “现在,景区让我享受种粮贴补,给我两亩地种植名贵树苗。还聘请我为售、验票员,月工资1400元。增收不少呢!”和贵楼楼长简良发说。
  简良发的儿子简武瑜原在厦门打工,上个月被景区优先聘请为保安,月收入1500元。儿媳黄春妮是外地人,通过了旅游讲解员培训,每月收入上千元。
  和贵楼内,警务工作站、调解室、消防室、土楼人民法庭一一设立。“我们住得更安心,游客玩得更放心,收入上不去才怪呢。”简良发说。
  “安置房选址在景区最便利的道路旁,一楼规划店面,楼上住房,户均近180平方米,住宿、经营两不误。”杨潘福说,安置房统一规划,完成了土地平整,9月份就可以交给群众自主联合建设。
  景区员工还优先选择本地人,录用率达96%。景区在编的59名导游,全部为本地人。“本地人对景区情况熟悉,工作也安心,更利于保障民生、提高服务水平。”王海鹏说。在旅游反哺机制的保障下,南靖景区群众纷纷主动参与世遗保护。
  申遗成功至今,南靖县累计投入8亿多元保护世遗。目前,南靖正加紧对接大型国企,要以现代企业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拉抬民生的能力。今年上半年,景区游客达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和18%。(雷光美  林顺来)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