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傍晚,永泰县唐前乡莒口村渡口。村民官本鑫驾驶着崭新的渡船,这艘钢结构机动渡船长8.8米,额定载客10人。此前,他驾驶的是一艘破旧的木船,由于使用时间已久,船体木板已有裂缝,船只没有顶棚,也没有座椅。“新渡船投入使用后,稳定性、安全性好多了,操作也更方便,大家坐起来更放心、舒适。”官本鑫说。
内河渡口渡船更新改造工程是我省交通部门服务“平安出行”的新举措。如何创造一个平安通行的环境、隐患路段如何整治、农村交通安全如何保障?我省交通运输部门为实现“平安出行”这一交通安全整治的最终目的而不懈努力。
553处隐患路段展开整治
8月2日,在省道202线永泰红星乡通往闽清塔庄镇路段,福州市公路局永泰分局的施工人员正顶着烈日,打槽钻孔、捆扎钢筋,抓紧加筑水泥防撞墙。
该路段是福州通往“后花园”永泰的重要公路。近年来,随着旅游热、休闲热的兴起,这一路段的车流量增长很快。由于地处山区,该路段山高坡陡,弯多路窄,而且路侧多是悬崖峭壁、深沟险壑。为此,当地公路部门在日常养护时格外“关注”这条公路,并且在多处路段修筑了防撞垛。
今年7月27日起,永泰公路分局进一步完善该路段的安保设施,计划投资50余万元,重点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临水临崖路段,增设钢筋水泥防撞墙877米。目前已完成混凝土浇筑25米,预计9月底就可完工。
据省公路局负责人介绍,我省许多公路依山傍水,临水临崖路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危险性。为此,6月份省交通厅向各地交通和公路部门下达了553处公路事故隐患路段整治计划,将在公路沿途加设75256米钢筋混凝土防护栏、37899米波型梁护栏、134面标志以及加铺减速带等安保设施,进一步增强陡坡、急弯、视距不良交叉口等路段的安全系数。
为了推动各地尽快消除公路行车隐患,省交通运输厅加大了支持力度,对群养公路整治点的省级补助,提前预拨一半资金,剩余资金待完工验收、抽检合格后兑现,确保工程质量。对专养公路整治点的省级补助,超过了核定造价的一半。地方负责落实的配套资金,由省财政予以补助。同时奖优罚劣,对如期保质完成的专养公路整治点,给予核定造价10%的工程费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设区市公路局,将一票否决其评先资格。
自今年6月我省下达553处隐患路段整治计划以来,各地交通和公路部门扎实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已完成30%工程量,年内将全部完成。
高速公路治超出新招
8月3日凌晨,一辆大型货车“渝A5750×”缓缓驶向高速公路闽赣收费所。正在执勤的交通执法人员赵平宣迎了上去,迅速发出停车信号并引导车辆驶向治超检测点。
“师傅,您的车已列入‘黑名单’,请先接受违章处理,再进入高速公路。”治超检测人员王洪波对货车司机说。记录显示,8月1日该货车行驶我省高速公路时,经闽赣收费所检测载货总重达57吨,属于超限货车。该车在外广场等候处理期间,驾驶员自行将货车开走,被交通执法人员列入了“黑名单”。在事实面前,货车司机接受了处理。
据省交通厅综合执法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速公路实施治超“黑名单”制度以来成效明显,全省高速公路超限30%以上车辆比例由实施前的0.4%下降至0.05%。
当前,全省交通综合执法部门采取固定检测与加密路面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公路治超力度,重点查处运载沙石、水泥、煤炭、钢材等车货总重量超过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一经认定超限超载,必须卸载货物消除违法状态后方可放行,绝对不许以罚代管。目前,全省治超保持高压态势,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5%以内。
94%建制村通安全客车
“以前去乡里赶集,只能坐载客摩托车或柴三轮车。农村公路山高路陡,坐起来提心吊胆。现在方便多了,在家门口就能坐上班车,方便又安全。”8月5日,在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农村客运候车亭等车的王河喜老汉高兴地对记者说。
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11年底,我省农村公路里程超过8万公里,实现了每个建制村至少通上一条水泥路。“公路修到家门”后,“班车开到村头”就成了农民新的期盼。为此,全省交通部门会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支持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给予农村班车燃油补助、奖励全部建制村开通班车的县市等措施,大力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截至7月底,全省农村客车数量达到7700辆,建成农村客运站411个、候车亭6989个;实现了全省乡镇通客车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94%,农村公路符合安保条件的建制村都通上了班车。
今年6月,省交通厅发布了第二批综合安全性能较高的农村客运推荐车型,并对农村客运企业新购置并投用的车辆,给予购置价格20%至35%的省级补助。同步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今年计划实施3000公里,目前进展良好。“近期我们将增加3000公里安保工程计划,明年起实施年万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进一步保障农村班车安全行驶。”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透露。(包骞 陈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