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点:凉在身上 爽在心头

发布时间:2012-08-03 08:34:00来源:民生资讯









清晨,在白马河公园兴园社区斗池纳凉点,老人们正在做健身操。王毅 摄
福州茶亭纳凉点古木荫蔽,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轻松的文化氛围让附近居民在炎炎夏日有了清凉的好去处。王毅 摄
  
公园里、祠堂外、庙宇前,简单桌椅、饮水设施、电扇毛巾。这就是我省居民近来最火爆的休闲去处——纳凉点。
  它的铁杆“粉丝”正在逐渐增多。很多老年人会在每天清晨、下午和傍晚在这里聊天、运动、唱戏。在他们眼里,纳凉点不仅是个凉快的休息地儿,更是交流感情、认识朋友的好地方。
  小小的纳凉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连日来,记者走访福州市区数个纳凉点,通过“粉丝”们的故事来了解。
耄耋老人们的“新课堂”
  7月25日8点半,茶亭公园的纳凉点内准时响起了北京回春医疗保健操的音乐,前来锻炼的老人们在纳凉点的大榕树下面南而立,开始这一天的晨练。
  站在队伍中间领操的是这个锻炼队伍的指导老师——今年83岁的朱景满。他就住在茶亭公园附近,自从茶亭公园纳凉点改建好之后,他每天都来这里锻炼。此时,他正按照录音机里传来的口令,认真地摆动身体、按摩穴位,不时还要指导身边的学员。
  朱大爷身后站的是63岁的杨阿姨。她来这儿学做保健操已经1年半了。“在这里感觉像回到了课堂。”她说,“自从锻炼以后,我的颈椎病得到了有效缓解,身体状况也一天天好起来,所以很开心。”
  9点15分,老人们结束了保健操的锻炼,稍事休息之后,还要继续练习太极功和太极拳。负责组织锻炼的陈葆华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来这里锻炼的人数已经达到近60人,最多的时候有百来号人。“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纳凉点。因为这里很开阔,空气很流通,又有榕树遮阴,感觉很放松。看着锻炼队伍不断壮大、大家的身体越来越好,我也非常开心。”
  和朱景满、陈葆华一样,家住福州市福新西路的交谊舞爱好者张阿姨也是纳凉点的超级“粉丝”。
  7月31日上午,在晋安河公园爱乡园的纳凉点内,张阿姨一边数着节拍,一边为新手们讲解舞步。“我们现在跳的是伦巴,舞步相对简单,比较适合我们老年人。”张阿姨说,这5年来,每天早上7点30分,她都和舞友们在晋安河公园爱乡园的纳凉点跳上3小时的交谊舞。
  “我很喜欢跳舞,跳舞不仅仅是活动身体,还需要跟着节拍记忆舞步,是一种既能健身、又能健脑的锻炼方式。”张阿姨说,跳舞让她的思维更活跃,身体也更健康,心情也特别舒畅。
文娱“粉丝”的“聚乐园”
  “设施完善、环境改善,纳凉点比以前多了很多功能”,这是走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7月24日晚上8点,怡园社区白马河公园纳凉点进入每天最热闹时段。靠近河边的8个石桌都围满了人,下棋、打牌、聊天,好不热闹。沿着白马河,这个纳凉点放置的那些体育设施、小型凉亭和休闲坐吧也都没空隙。老人们正在悠闲散步,家长们陪着小孩在滑滑梯、爬栏杆、走一字路。
  纳凉点的一角,一位男士在放声歌唱,周边聚集了一些居民。家住怡园社区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下了班不是去吃喝就是闷在家里看电视,身体越来越肥胖,去年体检查出脂肪肝后,他每晚都坚持来白马河公园锻炼。“今年我发现这里改建了个纳凉点,添了运动设施,来唱歌、跳舞的人也多了。我锻炼完了就过来跟他们一起唱、一起跳,不知不觉又交了很多新朋友,觉得很快乐。”
  和黄先生一样,越来越多人因为纳凉点而相识结交。7月25日下午3点,茶亭公园西大门前的大榕树下,卢瑞端和她的闽剧戏友们准时开唱。他们是茶亭公园这个纳凉点的老常客了。每天下午,附近都有很多居民为了听他们唱戏而来这里纳凉。
  一曲唱罢,卢瑞端坐到了记者身边。她已经年过八旬,退休之后这些年里,她打过拳、练过腰鼓和健美操,不过都没有长期固定在某一个锻炼场地,直到发现茶亭公园这个纳凉点。“那时候这里还没有改建成纳凉点,来来往往的人也很多。”卢瑞端说,“我们当时就想,这里通风、透气又凉爽,是非常优质的纳凉场所,如果能固定下来,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纳凉,我们唱戏的环境也会更好。”
  卢瑞端的愿望很快成了真。纳凉点改建完成后,她和她的老姐妹添置了一些乐器,更加频繁地来这里唱闽剧。有趣的是,“戏班子”和大榕树下聊天的人们相映成趣,原先你唱你的、我聊我的,唱着聊着,聊天的一些老人竟对闽剧上了瘾,主动凑过来或学或唱,两堆人也合在一起,声势壮大、气氛浓烈。
  “你看坐在前排的大姐。”卢瑞端指着一位穿着艳丽的女士对记者说,“她刚刚加入我们不久,还不会唱,但很爱听,每天都来。还有那几位老人,他们住在附近的老房子,夏天很闷热,待不住人,常常要出来纳凉。以前他们也就是散散步,最近也经常过来听戏,和我们成了朋友。”
纳凉点将更有“福建特色”
  目前,我省正着手把纳凉点升级为群众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去年6月2日,省老体协发出《关于各级老体协设立夏季纳凉点的倡议》,号召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老体协尽可能把老体协的活动同夏季纳凉结合起来。设立夏季纳凉点,不仅为广大老年人服务,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来。短短一年时间,全省20人以上的纳凉点已有近3万个,其中示范点1517个。
  省老体协主席袁启彤告诉记者,福建的夏季纳凉点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是“就地、就近、安全、方便”,第二个是“纳凉和健身一举两得,文化体育、健康卫生两不误”。袁启彤说:“最初,我们的想法只是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住房条件较差的老人,让他们有个度过酷暑的好去处。但是现在,纳凉点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在吸引着群众,在功能上也与健身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了。”
  走访中也有不少老年人对纳凉点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最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人越来越多,休闲娱乐设施不太够;二是如何更科学地协调和管理纳凉点,以避免同一地点同一时段出现过多人。
  对此,省老体协执行主席王美香告诉记者,各级老体协正在和当地的党委、政府共同探讨如何建造更多身心合一的健康休闲场所,并发挥老体协的特殊作用,更加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生活。
  “我们正在加大文娱辅导站和辅导员的作用。”王美香说,“让他们进入更多的纳凉点,发挥带动作用,或指导或陪同这些纳凉的老人们。希望将来有更多的老年人以纳凉点为‘俱乐部’。” (张静雯  储白珊  周冬)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