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消委会提醒:维修行业猫腻多

发布时间:2012-07-31 11:38:00来源:民生资讯








  福建省消委会30日发布了上半年福建省消费投诉情况,维修服务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维修服务收费未明码标价、停产商品零部件供应无保障、维修服务欺诈行为等问题困扰着消费者。
  福建省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确保商品能够长期正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支撑是企业售后维修服务。但维修服务行业管理却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消委会系统受理有关保养和修理服务的投诉高达417起。
  该负责人表示,维修服务收费并未明码标价。尽管有关部门已经规定了一些产品维修的指导价格,但在实际维修时,维修站利用消费者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短处,常常找出各种理由乱加价。部分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服务不带报价单,常常是在维修后才告知消费者维修费。
  部分消费者还反映:停产商品零部件供应无保障。家电商品更新换代较快,国家新“三包”规定中有关“产品停产后5年内继续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零配件”这一条款在一些生产企业未能得到执行。许多消费者刚买了商品不久,就发现该款产品的零部件已停产。
  维修服务欺诈行为也是层出不穷。由于家电维修专业性较强,一般消费者缺乏家电方面的知识,许多维修人员在提供维修服务时恶意欺骗消费者。有的维修人员在维修时把进口原装或新零件,换成国产的或陈旧的,而换下的零部件重新卖钱,有的干脆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问题糊弄消费者。
  另外,“三包”期内让消费者付费维修,这一现象也普遍存在于非生产企业自设的维修网点,农村地区更为严重。消费者对这些涉及自身利益的法律细节知之甚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进行服务欺诈,该保修的收费修理,该退的不退,该换的只给修理等。
  福建省消委会为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送修商品时一定要警惕维修商漫天要价,注意索回被更换旧部件,防止落入不良维修人员布下的陷阱。同时要警惕“小病大医”,注意甄别被故意夸大或捏造的维修项目,而把简单的故障复杂化。(康淼)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