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将乐县黄潭镇锦绣苗木专业合作社苗木基地里,祖教村低保户廖华顺在挥汗忙碌着。“过去日子过不好,现在在政府帮助下,成了股份制扶贫互助社会员,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年底还能分红。有了盼头,干起活来当然有劲。”他乐呵呵地说。
2010年,省农办下发文件,指导以村为单位的农村扶贫试点工作,省里专项补助每个村15万元。如何将这一政策落实好,如何让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成了黄潭镇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每村15万元补助的资金规模较小,各村“单打独斗”实力弱,不如抱团发展;村里扶贫资金管理水平有限,不如依托专业机构进行运作……在一次次的思考和讨论中,成立股份制扶贫互助社的方案渐渐清晰。
2010年12月,黄潭镇选择产业发展较好、扶贫基础工作扎实的黄潭村、祖教村、西湖村、吴村、泰村5个村为扶贫互助试点村,经县里批准统一注册成立将乐县黄潭镇扶贫互助社。互助社把农业合作社中的大户、能人吸引加入成为会员,共有41户种养大户、能人先后入社,入股115股(每股1000元)。同时,互助社根据贫困群众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扶助:对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采取“输血”的方式,免费赠股2股,让他们入股互助社成为会员,享受股息分红,解决生活困难;对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发展项目和资金的低保户,采取“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方式,免费赠股1股,并让他们在互助社大户会员的企业或合作社里务工,增加收入。截至目前,5个试点村共52户低保户和4户五保户全部入社。
扶贫互助社的负责人员由各村村主干担任,但他们平日要忙于村务工作,对互助社的管理运营不一定专业。考虑到互助社的长远发展,黄潭镇决定采取委托代管方式运作资金,既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减少入社会员的顾虑,又可避免因管理不善,影响资金运作的效益。
经过考察,互助社与三明市兴潭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75万元上级补助与会员入股股金全部委托其代管。互助社向其收取利息,每年利息收入的70%用于会员的股金分红,其余作为互助社的发展基金。
同时,互助社会员可优先通过三明市兴潭担保有限公司向银行贷款,享受贷款利率优惠。会员不需要进行抵押,通过联保就可以获得所需贷款。这样,不仅解决了贫困会员发展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为大户会员扩大生产规模,并解决更多贫困会员就业问题提供了支持。
廖华顺,今年62岁,儿子因脑膜炎留下后遗症,儿媳患有癫痫病,两人一年医药费就要花费3000多元。2010年12月底,互助社赠其1股股份,成为会员后,他还在大户会员杨锦銮的苗木基地找到工作,去年收入1万多元,去年年底还获得股息分红400元。
2011年,贫困会员杨庆春通过担保公司贷款5000元,在大户会员杨颐元的技术指导下,种植4亩杉木苗,收入4万多元。今年,他又扩种了4亩,实现了脱贫致富。而杨颐元去年也通过担保公司贷款2万元,种植苗木规模扩大到30多亩,还安置了10个贫困户到苗木场进行季节性务工。
截至今年6月底,互助社里共有35户会员通过担保公司申请贷款共62.8万元,主要用于发展食用菌、蔬菜、苗木、中药材等,带动贫困会员就业30多人,人均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沙观球 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