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48岁的卢巧惠在福建省周宁县医院做了一场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手术,总共花费不到4000元;可就在一年前,像卢大姐做的这类普通外科手术,只能到三小时车程外的市级医院治疗,花费至少多一倍。卢巧惠说:“按我们自己的家庭条件有能力去外面做手术,但我们选择了县医院。说真话,周宁县医院也是老的医院,之前住院条件和医疗条件跟外面的大医院差距很大。”
老百姓的说法不无道理。周宁县医院位于闽东山区,承担着全县21万人口的医疗服务,但由于县里的财政并不富裕,每年给医院的拨款只占人员工资的30%,投入不足,医疗设备老旧。2004年以来,医院引进医护人员64人,但同期调离或辞职的达89人,其中三分之二是中高级人才。
闽东医院副院长、周宁县医院院长黄孟华认为:“没效益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技术水平下降,技术水平下降就继续出现没效益,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为打破恶性循环怪圈,去年1月,周宁县政府与宁德市的三甲医院闽东医院探索组建了股份制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周宁以县医院所有条件折算入股,占49%股份。闽东医院投入3000万元添购医疗设备,加上医疗、科研及管理,占51%的股份。
联合体一成立,闽东医院立即派出34名中、高级医师到周宁工作,并开展了30多项新技术和新检验项目,医疗服务水平直线上升。
周宁县医院骨科医生范明星说:“我们2010年做的骨科手术才30多台,去年骨科手术做了180多台,手术多,病房病人都是满的,平时都还得加床。”
冲着大型医院的人才、技术和品牌在基层医院落地生根,周宁百姓开始主动回流就医。仅去年一年,周宁县医院总收入近4000万元,同比增长22%;全年出院病人约6400人次,同比增长21%;病床使用率达91%。
周宁县县长雷维善告诉记者:“过去群众要去外地看病,现在有些病可以就地解决,群众外流看病的情况少了,医院的业务量扩大,整个效益比过去明显提高。”
“医疗联合体”让基层群众从城市里的就医大军中撤离到自己家门口的县医院。群众在家门口花二乙医院的钱,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看病不再难,也不再贵。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说:“大医院跟小医院之间大部分都是松散的关系,现在好的医疗资源下不去,特别基层缺好的医生和好的技术。我们也鼓励这种类似医疗联合体的模式,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对解决很多基层医疗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有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