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煦风中,云霄东厦镇万亩良田碧波荡漾。6日,走进东厦镇荷中村,田野阡陌边一排整齐的新房呈现眼前。每个房檐上都挂着一串红灯笼,上面闪亮着“幸福家庭”四个大字,令人油然而生一股家的温暖。住在这里的人们,正在生活中体验着独家的幸福。
“通过一对一、多对一跟踪帮扶,全县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使60%以上的家庭基本实现创建目标。”云霄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局长谢惠君用数据简要概括了未来的幸福。
幼儿园园长的幸福观
“门前这条街被大伙叫做‘幸福街’。”家住这条街的陈强花说,街名就描述了她现在的生活。
陈强花在自家一楼办了一所幼儿园。身为园长的她,最幸福的时刻是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做游戏。
前些年,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骤然增多。曾经当过民办教师的陈强花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开一家幼儿园,既帮别人照看小孩,也为自己谋一份职业。”陈强花的想法得到丈夫周汉民的支持。镇里帮着解决教育部门批文,村里帮着联系农信社小额低息贷款和妇女创业无息贷款,陈强花的小荷幼儿园开张了。
带着这么多幼儿,陈强花感到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她加强学习,考取了《幼师证》、《保育员证》和《园长证》。最近,村里要建公办幼儿园,陈强花帮着张罗,提出了不少好建议。
小于3周岁的婴幼儿想入园怎么办?去年,陈强花提出幼儿园兼办义务早教中心的想法,得到大伙的积极响应。县、镇人口计生部门立即给予支持,提供了必备的早教用品。不到一个月时间,“人口早教发展活动室”、“幸福家庭”的牌子就挂到陈强花的家门口。
每天傍晚和休息日,陈强花家依旧有不少抱着孩子来上课的村民。“陈老师不仅教孩子,还教会我们大人很多早教知识呢。”村民们说,“更难得的是一分钱都不收。”
“大家有福,才是真福气”,这是陈强花的幸福观。她说,政府给她很多扶持和关爱,她想把这份关爱传递给更多人。
移民的幸福生活
由于厦深铁路火车站的建设需要,云霄县云陵开发区狮山村的村民们投满票支持异地建新村。“实际上,我们已经是二次移民了。”在新落成的三层小洋楼里,村民何宝莲说,20多年前,她家在马铺乡。为支持峰头水库建设,她和大家搬到了狮山村。
两次移民,村民的发展生计一直挂在政府心头。
“县里专门提供了一块很好的安置地给拆迁农户,就在国道边上,困难户建新房还有一定补贴呢。”何宝莲说,新村统一规划、建设,还配建了移民文化中心和幸福公园。
有了良好的居住环境还不够,县里还为村民们提供稳定的职业。近几年,云陵开发区大力发展光电产业。“县里免费为大家提供光电企业就业培训,让每个低收入计生家庭都要有一个具备一技之长的人。”何宝莲说,她和丈夫罗石明都参加了培训,并被优先安排到就近的企业就业。
“现在,两个女儿都上学了,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日子过得充实、幸福,这多亏了政府。”何宝莲说。
贫困母亲的幸福路
在火田镇莆中村,计生二女户王妙娟与姐妹们共同创办的祥海光电公司风生水起。
“我们公司每天生产节能灯插件4万粒,纯收入1000元。”在车间里,王妙娟看着忙碌的生产线,喜在眉梢。就在两年前,她还是县里的“贫困母亲”扶助对象。
近年来,云霄县光电产业蓬勃发展。王妙娟了解到,许多企业的劳动密集型简单工序都在寻求代工。她觉得这是发展家庭经济的好时机,就与好姐妹王妙云、王丽霞协商,创办电子来料加工厂。面对办厂的资金“拦路虎”,镇“幸福工程”项目办向她们伸出援手,向每人提供无息贷款1万元。镇工业办还为她们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多亏了这些帮助,我们才能及时投产,正好又赶上产品热销的好时机,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从贫困母亲变为幸福母亲,王妙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眼下,王妙娟正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扩招工人400名。“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王妙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