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7月大部分时间将持续高温,局部或超38摄氏度。
天气“高烧难退”,榕城出行市民深感酷暑威力。日前,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网站上,关于在公共区域增加遮阳避暑设施的建议开始增多。市民主要诉求地点集中于十字路口、公交站及人行天桥。他们纷纷表示,“宜居城市”应以城建细节换民众清凉。
为此,记者顶着烈日,分头做了一番探访。
十字路口:遮阳伞少亟待添置
3日中午,记者走访了市中心多个十字路口,发现大部分路口均存在遮阳伞缺失或损坏现象,即便有,相比于行人数量亦远远不够。
鼓屏路冶山路十字路口没有遮阳伞,行道树因地铁建设已被移植。13时30分,在路口等待绿灯的行人汗流浃背,执勤的协警头盖湿毛巾降温。
“太热了!没地方躲,站在这里太煎熬了!”行人李小姐说。一名协警告诉记者,由于日晒强烈,一些行人无视信号灯强穿马路,十分危险。近日,网上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两成受访者坦言“会因为天气太热而闯红灯”。
鼓屏路湖东路交叉路口,有一顶遮阳伞只剩下伞柄。五四路口,虽然有4顶以上的遮阳伞,但覆盖面积很小,一个伞下仅能容纳三五个人。
采访中,市民们纷纷表示,十字路口人流量大,相关部门应多设置一些遮阳伞,或在安全岛安装顶棚,为路人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对此,福州市公安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当初出于便民目的,多个部门联合发起在一些十字路口设置遮阳伞,也吸引了热心企业参与。现今如需添置或改造,亦需多部门共同努力。
记者在12345网站查询发现,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曾答复市民的建议:我委将在今后十字路口安全岛设计建设中,统筹考虑加设顶棚。
公交站点:部分地段有站无亭
3日14时,记者沿屏山至乌山路口的公交路线,调查了这一带的公交站点遮阳设施建设情况。
道山路口的公交站点仅设公交牌,无遮阳设施。记者询问等车市民,得知以前有站亭,后因道路改造被拆除。市民称,这里人流量大,有多路公交车经过,如今等车只能在阳光下暴晒。
乌山路口站是个大站点,共有14路公交车经过,却仅有一个站牌,周围无树荫,更无遮阳棚。一位老人说,大家只能躲在大洋经典百货门口等车,车来时一拥而上,很不安全,“晴天、雨天都很不方便”。
此外,记者发现,福州市多处公交站因新型数字化站点改造,还未及时安装上遮阳板,乌山路、黎明、万象城、闽江大学等车站,等车市民们被晒得脸色通红。
采访中,市民纷纷建议完善公交亭建设,给有站无亭的公交站安上遮阳棚,新型公交站亭要尽快安上顶棚,招呼站也应设置简易遮阳设施。
对此,福州市城市客运场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公交站点未设置候车亭及遮阳棚原因有三:一些站点不具备建设候车亭的条件,如道路过窄、与临近店铺距离过近等;一些站点不属于规划范围,要获审批才可建设候车亭,如各招呼站;部分新型数字化公交站尚处于建设中。
记者又从福州市公交集团公司获悉,部分无遮阳棚的公交站台已列入旧站改造计划,遮阳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人行天桥:毫无遮蔽“烤验”难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州有31座人行天桥。酷暑来临,天桥成为路面上最无遮拦的地方。
3日13时,记者登上连接宝龙城市广场与万象城的天桥。天桥距地面数米,阳光直射加上桥下汽车尾气的排放,走在桥上感觉异常闷热。记者来回走了一遍,几分钟时间,已是汗流浃背。
路人行色匆匆,急于过桥。市民陈女士说:“人行道有树遮阳,上了天桥就没办法了。而且天桥都是金属结构,走在上面就觉得脚底发烫。”
14时,记者又来到东街口附近连接东百大楼和东方百货的一个临时天桥。由于天桥两侧包裹着宣传标语,显得密不透风更为闷热,为躲日晒,多数市民还是绕道到南后街附近从斑马线过街。
酷热难耐,一些小型天桥基本无人问津。在屏东天桥附近,市民陈先生抱怨:“桥上花花草草倒是经常换,不如省点钱拿去盖简易顶棚,走的人应该会多一些。”
采访中,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5月初,厦门第一座既能遮雨又能遮阳的人行天桥问世,地点位于镇海路。他建议,让福州新建或已建的天桥戴上“帽子”,再装饰绿色植物,“让天桥变成空中花园”。
市民们纷纷表示,给天桥增设顶棚,此举能让更多行人走天桥,真正起到缓解交通作用。此外,加了顶棚亦可避雨,可从细节处体现榕城的“宜居”。
对此,福州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桥搭建顶棚要看现有桥梁的结构是否允许,需原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及专家论证后,再决定是否增设顶棚。此外,天桥外形改造要考虑美观等因素,需得到相关部门审批。(郭政 李佳伦 李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