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县土地流转带来农业生产新气象

发布时间:2012-07-03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近日,雨过松溪县郑墩镇登山村,青梅山山上山下一派葱茏,这里是魏风顺1200亩(含水库水面)的顺风生态农庄。2008年底,在上海近郊创办食用菌基地的魏风顺回乡再创业,土地流转集中后建起农庄。3年间,他通过申报各种省市农业建设资金,在农庄投入800多万元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今年,茶、果、食用菌等各种作物与鱼类进入丰产期,预计年产值可达300万元。
  这几年,松溪土地流转呈现“三大”趋势——流向农产品出口大企业;流向大型农业合作社;流向农业生产大户。截至本月中旬,全县通过流转,开展集约经营的耕地3.2万多亩,占总面积的23.2%。去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6.13亿元,创下新高;今年1-5月,又同比增长12%。
  面对“大企业”、“大合作”、“大农户”的“三大需方”,2009年以来,松溪就启动山垄田改造工程,增加良田的市场供给。山垄田是基础设施欠佳的农田,松溪有3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30%。该县将土地整理资金、烟田基础设施改造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一揽子使用,3年间投入4000多万元,在今年春耕前把山垄田全改造成良田。
  去年7月开始,松溪又在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平台,通过各村土地协管员收集供需信息,集中在各平台的LED显示屏发布。土地供需双方的衔接,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催生了上万名新型农民。
  流向“大企业”,激活订单农业。近年来,松溪涌现出亚达、好味、三信等6家省、市龙头农产品深加工出口企业,对土地需求激增。好味食品公司每年出口10多种的脱水蔬菜到日本,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在全县30多个村建立连片生产基地,通过订单农业,每亩可为农民带来收入2500-3000元。据统计,目前流转到这6家大型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土地面积达2.2万亩。
  流向“大合作”,激活结构调整。土地流转起来后,6000多家农户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或直接参与生产,全县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36个。这些合作社面向市场,自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2010年成立的华贵果蔬合作社拥有土地350多亩,去年9月,合作社推出“养生保健蔬菜”概念,在闽北首次大面积种植救心菜、雪樱子等8个新品种蔬菜,第一个采摘季就销往浙江丽水、温州、杭州等城市,每公斤售价近50元,全年每亩产值可达4万多元。
  流向“大农户”,激活农业资本。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出现30多名拥有百亩以上土地的“农业老板”。茶坪乡通过土地流转,成立闽海、茶乡缘、八百头3家水产合作社,拥有水面1300多亩。在上海近郊兴办种养业的黄代飘、黄代森兄弟回乡投资,成立闽海缘合作社,从林下村等3个村流转土地600多亩,建成养殖池塘,引进南美淡水白对虾,年产值可达上千万元。(李典利 黄旭辉)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