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纳凉点 民生大文章

发布时间:2012-07-01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一条毛巾一把扇,一张躺椅树下摆——夏日纳凉,再惬意不过。
  去年,福建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发出“设立夏季纳凉点”倡议。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20人以上的纳凉点已有近3万个,其中,示范点1517个。
  福州白马河公园兴园社区纳凉点坐落于乌山脚下,紧依白马河。
  纳凉点内绿树成阴,古朴的红亭边搭建了一个小小的舞台,台下摆放了上百张折叠椅。走在河对岸便已听到闽剧的阵阵唱腔。
  虽然正午烈日高照,但台下观众的热情却一点不减。“每周一、三、五都会有人在这里唱闽剧,而平常也有不少人在这休憩乘凉。”一位“资深”纳凉老伯对这里的活动了如指掌。
  莆田,一座阴凉的祠堂里,老人三三两两,或打牌,或闲聊,或只是优哉静坐;厨房里,一位阿姨正忙碌着为老人们准备午饭;
  厦门,一条长达4500米的废弃铁路隧道里,市政府投资改建了一条狭长幽静的木栈道,增设了纳凉用品及饮水设施;
  龙岩,新罗区天马山森林公园里,一条长达3800米的木栈道两边绿树成阴,成为老人们午后的挚爱;
  漳州,中山公园和立交桥下的纳凉点里架起了遮阳棚,添置了纳凉设施,办起了健康讲座;
  ……
  公园里、立交桥下,废弃的隧道、防空洞,祠堂、寺庙……桌椅、饮水设施、电风扇,“我们提倡的纳凉点不需要统一的规模,只要阴凉、空旷的地方就行,而且里面的休闲设施也很简单。”在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省老体协主席袁启彤看来,纳凉点的设置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简单的场所,内涵却不简单。
  “最初,我们的想法只是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住房条件较差的老人,让他们有个度过酷暑的好去处。”午后,老人们信步走进离家不远的纳凉点,拉开了家常,唱起了红歌、戏剧,办起了健康讲座,打太极,下棋牌,各种文体活动活跃开展。纳凉点,传递的是文明,享受的是幸福。“现在,纳凉点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在吸引着更多的群众,而且在功能上也与健身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件关注民生,造福百姓,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袁启彤说,“目前纳凉点还远远不够,继续推进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7月9日,省老体协将在漳州召开推进纳凉点暨健身场地建设座谈会。届时,九市老体协和八个行业老体协的代表们将交流经验,为建设更多的纳凉点出谋划策。
  小小纳凉点里,民生文章将越做越大。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