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昔日“红色小上海” 而今迈步新跨越

发布时间:2012-06-28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2012年端午节,80年前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地方——长汀,夏花绚烂,骄阳如火。走进腾飞工业区,满眼是鳞次栉比的车间。
  近年来,长汀人民继承弘扬苏区精神,抓项目、兴产业,创造出“长汀现象”、“长汀经验”。今年截至3月底,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9.7亿元,同比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8.52亿元,同比增长30.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73元,同比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6元,同比增长13.9%。
  路易·艾黎说过,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就是湖南的凤凰和福建的长汀。长汀又名汀州,有客家首府之称,是红军入闽后攻克的第一座县城,绕城而过的汀江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这里就是红四军入闽后成立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随行的长汀县文体旅游局干部钟彬彬告诉记者。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原为汀州历代考试场所,1978年国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厅拨款维修复原,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长汀革命历史陈列馆。
  1932年3月18日至21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原汀州试院举行,宣布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标志着苏区革命斗争和建设进入全盛时期。
  钟彬彬是红军后代,他的老家就是长征出发地之一的长汀县中复村。作为文体旅游局干部,他接触了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对那段激情岁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那段光荣历史不仅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更是因为我是红军后代,对红色历史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他说。
  “你知道吗?红军打下长汀后,才第一次有了统一的新军装,那就是在长汀的服装厂缝制出来的。”钟彬彬告诉记者,红军时期的长汀,是中央苏区经济中心,被称为“红色小上海”。
  如今,“红色小上海”成了老区新兴的工业区。
  在腾飞工业区,79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落户。长汀纺织产业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5个海西纺织产业集群之一。
  记者走进宏鑫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发现这里噪音小、工人也少。公司董事长林玉件说,他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流水线,所以车间环境比较好。
  宏鑫纺织是近年来长汀纺织工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长汀围绕“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战略定位,努力探索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加快发展纺织、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全力推进稀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形成了纺织、稀土、机械电子和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主导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长汀经济开发区规模不断拓展,建成面积从2006年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9.66平方公里,落户企业从45家增加到301家,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4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其中,纺织、稀土、机械电子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拥有规模企业112家,完成产值120亿元。
  “红军精神让我留在长汀创业,如今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红土地,把长汀当成第二故乡啦。”谈起这一切,晋江商人蔡天守的一席话,让前来投资考察的客商为之动容。
  今年端午节,三达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等3个大项目落户闽西整整2年了。把三达公司总经理蔡滩水吸引过来的,正是蔡天守。
  蔡天守自己不但投资5亿元在闽西建设天守(福建)超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邀请来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600多位企业家前来考察、投资。三达纤维项目的落户,正是蔡天守“以商引商”、“以情引商”的一大成效。
  出生于晋江的蔡天守,出身贫苦。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几经拼搏,创办了天守服装厂、喷胶棉厂等企业,成立了天守企业机构。
  2003年4月,蔡天守刚参加完省人大会议,便带领一班人驱车到江西考察。路过长汀时,蔡天守参观了众多红色遗迹,被毛泽东当年率领红四军入闽的气魄所吸引。他想,作为先富起来的沿海人,何不在长汀干一番事业?
  由于蔡天守在长汀投资,不少前来看他的企业家朋友,也被长汀的投资环境以及蔡天守的热情所感染,纷纷与当地洽谈投资,目前已有18家大型企业入驻长汀,累计投资7.8亿元,带动长汀2万多名劳动力就业。如今,蔡天守已是长汀县政协常委、长汀闽南商会会长。蔡天守笑着说,他还有个“编外招商局长”的雅号。
  随着财力的增强,长汀县把改善民生放在财政支出的重要位置,实施了一系列深得老区群众赞扬的民生工程。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用房及校安工程项目。全县城乡实现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造福工程”扎实推进,从2006年至2011年,共实施建制村整村搬迁5个、自然村39个,1846户8599人受益。
  同时,长汀弘扬“几任书记一本经、几任县长一道令、几套班子一个调、全县上下齐心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的好传统,倡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的综合治理模式及“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拼搏精神,创造出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8万亩,“火焰山”蜕变为飘香的“花果山”。
  “当年苏维埃政府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让人民幸福的生活吗!”陪同记者采访了县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后,钟彬彬动情地说。(黄如飞 陈天长)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