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晚,厦门市科技中学高三(9)班的同学在晚自习。该校今年近600名学生参加高考。 林双伟 摄
核心提示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却面临尴尬的境地——由于不能在自己学习、生活多年的熟悉“主场”作战,他们只能回到自己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但明天,外地考生将不必再回原籍地赶考了!
今年高考,我省首次放宽政策,不仅福建省内考生可申请“异地报考”参加考试,省外户籍的中职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异地报考”参加高职单招考试。经申报审查,今年共有1923名非厦门籍考生获准在厦门通过异地报考的方式参加高考。
其实,从去年开始,福建省内外地考生符合相关条件,经获批后可就地在厦门参加高考。但由于去年政策公布后办理手续的时间非常紧张,厦门去年高考申请异地借考的只有311名考生。由于政策的放宽,仅一年时间,厦门异地借考的考生人数今年就增长了六倍以上。
5月28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消息,决定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福建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异地高考”的省份之一。
难题势必从快破解
去年10月份,一名长期在厦门工作的外来工母亲,给相关媒体发出了一封以《心声》为题的信件。这位母亲表示, “中考的时候,孩子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厦门一中。虽然分数超过了正取线,但苦于没有厦门户口,只能交高达4万元的择校费,这择校费交了还不要紧,可接下来的高考怎么办?回老家考?放弃学业?”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涌入厦门。相信厦门这一位外来工母亲的困惑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期待厦门乃至福建要勇于开拓创新,从政策上允许外省户籍的孩子有更多机会上公办学校,能够在初、高中就读地参加高考,为全国教育制度改革树立榜样。
据福建省教育厅统计,2011至2012学年,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随迁子女67.8万人,小学53.9万人、初中13.9万人。其中,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小学有33.7万人、初中有8.2万人,占接收总数的62%。由于不能在福建参加高考,大多数随迁子女回原籍就读高中。
厦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吸引和接纳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其中随来的未成年子女占厦门全市未成年人总数的20%以上。省外学生在厦门并不少见。厦门市教育部门曾经调查显示,厦门全市高中一个年段的学生中,非本地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大约70%户籍地在省内其他地市,30%左右则来自外省。
在2010年12月启动的国家教改试点中,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试点,然而,进行试点的地区却不是大家期待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是山东、湖南、重庆三个地区。“异地高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这些大中城市正是异地学生聚集的城市。
可弥补考生人数下滑
一直以来,厦门中小学教育存在一个谜团:厦门每年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人数只增不减,而中考和高考的考生人数却逐年下降。这一现象困扰了不少人,包括教育界的人士也在求解:难道小学招生净增的人口到了初中和高中就玩失踪?据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阶段流失——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报考大学的三个节点,都会有一批人被迫回老家。
截至今年4月17日,厦门市高考报名人数为15875人,比去年增加1332人,增幅9.2%;其中,普通高考报名人数14622人,比去年增加928人,增幅6.8%;高职单招(面向中职毕业生的高考)报名1253人,比去年增加404人,增幅47.6%。表面上看,虽然今年厦门高考的考生人数在增加,但是,扣除在厦门异地报名的外地考生后,厦门高考考生人数是在下降,这也是厦门市高考考生人数连续第四年下降。
在15875名考生中,有1923名考生是在厦门异地报考的外地户籍考生——今年福建省首次允许省内户籍考生异地报考普通高考,允许在福建省中职学校就读、符合一定条件的外省户籍学生可报考高职单招。在1923名非厦门户籍的考生中,有170名新疆班学生,厦门本市户籍在厦报考的1741人,外省户籍在厦报考高职单招有12人。
在扣除1923名外地户籍考生之后,今年厦门户籍的高考考生为13952人,去年为14543人,今年比去年少了591人,减幅为4%。数据显示,厦门从2009年开始本市户籍高考考生人数一直在下降,过去三年每年下降幅度大约在2%、4.5%、6.6%。
可以说,允许省外考生在闽参加高考,这与目前福建省高考报名人数逐步减少、高校生源面临冲击的背景有关。
“在福建、山东等省份,由于适龄考生人口在逐渐减少,高考录取率逐年增加,‘异地高考’可能问题还不太大。而在京、沪等地则完全不同,‘异地高考’问题因关涉到城市承载力与多方利益,显得异常复杂,若匆忙推行异地高考,极有可能使之一波三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表示。
不会诱发“高考移民”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2012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
那么,“异地高考”的推行会不会导致“高考移民”现象愈演愈烈呢?
“推行‘异地高考’应该不会导致‘高考移民’现象的产生。”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表示,目前许多地方教材都是各个地方自己出,比如福建、江苏、上海、山东等地。并且,厦门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在全国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就算想搞“高考移民”其意义也不大,因为没有便宜可占,反而是在浪费考生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郑若玲表示,现行的分省市录取制度客观上造成了“高考移民”,异地高考是否引发“高考移民”要视情况而定。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接纳“高考移民”方面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这也正是为何“异地高考”政策久拖不决的主要原因。
福建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刘剑津表示,2014年允许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闽高考,对福建高考生的升学影响不大,并将有益于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提高福建教育质量,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来闽工作,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建设。(蒙少祥 田圆 邓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