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筑“福善居”

发布时间:2012-05-21 08:27:00来源:民生资讯









率先发起:
让残疾人居有定所
  2006年底,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陈明端在走村入户调研中,目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困境和在困境中的自重自强,感触很深。
  在宁德、三明、龙岩等地,仍有3万余户贫困残疾人住在危房里,还有5000多户无房居住,他们渴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2007年4月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省残联联手,率先在全国发起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安居工程”,首期向爱心企业募集资金200多万元,用于资助全省4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使他们居有定所。
  “安居工程”主要是资助农村贫困残疾无房、危房户,受助对象由各级残联选报、审核并给予公示,房子建筑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建成后统一称为“福善居”。原则上,每户由省、市、县级残联各出5000元资金给予扶持。建房的土地,由地方政府免费划拨,通水、通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当地政府也给予相应优惠政策。
积极作为:
合力共建安居房
  为确保工程高质高效实施,省、市、县残联明确责任管理目标,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安居工程”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大力支持。
  南平市制定优惠政策,实行税费减免,包括水电配套费、公路建设费、契税、土地使用费、有线电视费、电信费等。各级民政、老区办、残联等部门提供补助;村里无偿提供部分建材;发动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及村民爱心捐款……
  三明市各级残联工作人员,在“安居工程”施工期间,每个阶段都要跟踪检查。他们不辞辛苦,多次往返于村镇之间,与村两委一同协商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办理减免手续。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007年至2010年,“安居工程”先后解决了3643户农村残疾人的住房问题。
创新模式:
就地募集,就地使用
  “安居工程”前期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困难户太多,进度与工作目标仍有不小差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此前做法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中募集善款,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企业捐赠积极性不高。经过讨论后,基金会决定选择闽侯作为试点,实行“就地募集、就地使用”。试点工作从2010年初开始,项目取名“积善嘉年·安居工程”。
  据统计,闽侯县共有443户贫困残疾人需要解决住房问题。闽侯县提出单身户40至50平方米、家庭户60至80平方米的房子建筑标准。据此,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省残联联合闽侯县委、县政府,在当地发动社会各界奉献爱心,计划募集300多万元,最后竟募集到636.5万元。
  闽侯县“安居工程”于2010年3月启动,原计划以整县推进方式,集中用2年的时间,解决全县所有贫困残疾人危房户、无房户居住问题。然而,仅用了1年3个月时间,通过向社会募集的636.5万元,以及县财政投入的400万元,解决了443户残疾人住房问题,提前9个月完成任务。
  如今,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已在长乐、福安、大田、永定等12个县(市)推广这一经验,帮助更多的贫困残疾人早日改善居住条件。(谢婷 刘晓军 侯榕清)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