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软硬兼施” 提升教育“短板”

发布时间:2012-04-10 06:59:00来源:民生资讯








  两所小学直线距离仅100多米,但每逢招生,一边家长挤破头,另一边门庭冷落,这是长期以来发生在福鼎市实验小学和原溪西小学的景象。记者近日在当地采访发现,这一幕已不再上演,这源于一个新举措:小片区集团化办学,即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入若干小片区,在小片区内实现强弱并校,集团化办学。
  据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国清介绍,去年9月,福鼎市推出这一新举措,并以实验、溪西两所教育局直属小学作为试点。并入实验小学后,原溪西小学为实验小学西校区,原实验小学为东校区。
  半年后,效果初步显现。原溪西小学语文老师胡娟娟告诉记者,原溪西小学学生多为进城农民子女,学习基础差,这些孩子各科目平均分与原实小学生相差10分左右,如今,差距缩小到三四分。“原来每晚8点就睡,现在要多学1个小时。”5年级学生欧晓巧说。她原来是溪西小学学生,尽管成绩尚可,新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是给她带来紧迫感。
  实验小学是当地名校,溪西小学则默默无闻,并校是否会让优质资源分散?这是不少家长的隐忧。
  “一开始,我反对并校,后来发现孩子成绩不仅没降,还略有提升。”一名原实小学生家长说。“合理强弱并校,不仅缓解学生择校难问题,而且通过教研互助、课件共享等举措,充分挖掘出原弱校教师的潜力,促进师生素质共同提升。”福鼎市教工委副书记方维通表示,如效果明显,将考虑下一步将市区另两所小学合并。
  近年来,福鼎多措并举力促教育均衡。除小片区集团化办学外,当地做好中小学之间“结对子”工作,加大对农村薄弱校的帮扶;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巡回”教学;完善市区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和农村教师进城顶岗学习交流制度,去年,市区12所中小学共82位教师下乡支教,16个乡镇82位教师进城顶岗。
  福鼎一手抓“软件”,一手抓“硬件”。在硬件投入上,城乡学校逐渐一碗水端平。2011年,福鼎加大教育经费投入:150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1500万元用于校安工程;1500万元用于建设乡镇公办幼儿园;1500万元用于建立学校多媒体普通教室。
  “软硬兼施”,成效初显。去年11月,福鼎市“双高普九”(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提前一年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宁德市首个提前实现目标的县市。(郭政  雷顺号)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