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75%以上建制村立起“文化墙”

发布时间:2012-04-05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种好树,耕好山,日后收入很可观”、“森林防火常年抓,保护森林靠大家”……日前,在柘荣县楮坪乡楮坪村溪流边,记者看到长达60多米的“文化墙”上写着诸多生态建设的内容,除了植树造林的政策外,一些宣传标语也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既做文化墙,又做溪流护栏,一举两得。”乡宣统委员林丽娥说,楮坪乡是柘荣县文化墙建设的试点乡镇,15个村全建有文化墙。
  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步舒说,自2009年以来,县里共投入150多万元,先后建成89面文化墙,采用照片、图画、顺口溜、诗歌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家庭美德、法律知识、卫生常识等。全县75%以上的建制村得以覆盖,正向村村有文化墙的目标迈进。
  “文化墙建设质量的好坏,生命力的长短,关键看是否做到‘六个好’。”李步舒说,就是要选好地点、建好墙体、出好内容、用好语言、做好版面、抓好管理。
  黄柏乡高峰村在文化墙选址上别出心裁,它利用张氏宗祠门前较宽阔的场所,将宗祠文化与文化墙有机结合,成为新村建设的一个亮点;楮坪乡洪坑村则充分利用沿溪的现有墙体,用水泥抹平,进行适当装饰,建成的文化墙与溪里鲤鱼相映成趣。文化墙的内容,重在把握“同”和“异”。同,即各村村情、便民服务电话、公民道德规范、计生、综治、文明、廉政等方面的内容;异,即注重当地传统资源和身边典型事例的挖掘,尽显地域特色。像乍洋乡宝鉴宅村是个畲族群众集居村,为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该村专门辟出一个版块,将畲族群众习以为常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墙,并配上“畲族文化是块宝,保护意识不可少”等通俗易懂的句子,宣传教育效果显现。
  文化墙的版面精彩纷呈,所在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括农田、竹林、溪流、新建筑等尽可入画,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既美观,又贴近生活,受到群众欢迎。在管理上,该县以乡镇文化站为责任单位,以各村文化协管员为责任人,要求定期更新,每季度注入新内容,并把文化墙建设管理纳入党建工作量化考核目标。(黄少鹤  潘文书)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