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作为“数字福建”的重大项目之一,我省新型社会保障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卡制作中首创的“单芯片、单COS(操作系统)、双主控密钥”技术和隐性磁条技术日前被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标准,为多个省市所借鉴。
据介绍,新型社保卡为芯片、磁条二合一卡,具有身份识别、信息记录、业务查询和金融支付等功能,可在医保定点机构支付个人自付的医药费用,可到银行办理存取款、代收代付等个人金融业务,也可在带有银联标志的商户刷卡消费,医疗机构还可对居民健康信息进行索引,从而减少重复检查,节约诊疗费用。
为推进社保卡建设工作,自2010年10月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数字福建”办公室、人社厅、卫生厅等相关部门先后数十次在设区市、医疗机构和全国卡片制造厂进行督察、指导和测试。在卡片制作中,率先引入商业模式,引导合作银行为项目建设筹措资金7亿元;首创芯片、磁条二合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流程优化、费用分摊、数据比对、进度督促、废卡处理等一系列难题,使我省社保卡建设应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目前,我省已制作发放新型社保卡近3000万张,基本覆盖全省社保对象;全省1300多家医疗机构配备了5.55万个读卡器,并已基本完成社保卡就诊接口改造工作。患者在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的梦想得以实现。
据“数字福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在加快社保卡发放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深化社保卡的应用,建立社保卡在社保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等几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开发相应的黑名单管理系统和协同应用系统,促进社保卡的有序正常使用。(黄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