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自1994年选择福州台江老人福利院和老人公寓作为学生们的服务点以来,常年坚持为老人们开展各种送温暖活动,学生们用爱心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一份份亲情。
18年来,一群群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学生们满怀热情地走进了福州市台江老人公寓,他们为老人检查身体,陪老人聊天,逗老人开心,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展了3万多小时的志愿服务。
近万篇的服务日记见证了学生们的爱心历程。作为服务队第一篇日记的撰写者,胡荣向记者讲述了她当初为一名80岁孤寡老人服务的情景。她说,在与老人的相处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老人的孤单。从那一刻起,服务老人、照顾老人便成了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胡荣已是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一名讲师。在课堂上,她告诉学生,“爱与责任”应当是所有医学生的信仰与追求,并倡导大家将爱心进行到底。
翻看志愿者们的日记,不仅可以倾听他们最心底的声音,也能看到他们对于“爱与责任”的践行。“我们先跟老人们聊聊家常,熟悉环境,随后我们选择合适的地方种树。当时心中很激动。之后还跟老人们聊聊绿化,还为他们测血压,并为高血压老人做健康宣教,老人们听着频频点头。”这段话来自志愿者张飞娟写于2005年3月5日的日记。
林小玲在2007年4月14日写道:“老人们最喜欢聊了。聊,能让他们减少孤独感。面对一大群年轻人,老人们心中可能也会年轻许多。”2010级的翁焰龙说:“爱老人,就等于爱以后的自己。”
18年来,公寓里的老人越来越多,由最初的70人增至目前的近200人。志愿者队伍也不断扩大,定期轮换为老人公寓提供每期半年至一年的健康保健、环境卫生等服务。
从单纯的体检到心与心的交流,18个春夏秋冬,志愿者们这份爱心一直践行着。他们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些老人还认志愿者为干女儿、干儿子。
“时间在变,世界在变,但雷锋‘螺丝钉’的精神不变,我们的信念也依然不变。通过几次短暂的接触,公寓的老人们已知道,我们不是别人,我们是新一代的雷锋。但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其实很渺小,我们只是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尽一份社会的责任。”涂建江在2005年3月20日的日记里写道。(孟昭丽 温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