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建宁县均口镇洋坑村,20多位村民正在道路两边种植树苗。听说村里要对道路进行绿化,每户村民都派出代表,早早就在路边等候。
“政府办实事,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村民冯兆铨说,去年,这条路就是大伙义务投工投劳建成的。
原来,洋坑村的大小头、龙船上、祠堂下3个小组共用一条路,1公里多的道路泥泞不堪,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挂村书记蔡建祥争取到2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但也只够路面硬化,路面拓宽和路基的建设资金,都需村里自筹。
“村里只要出钱买材料,别的就不用管了。”经过商量,3个小组的村民决定每家每户出工修路,就连在县城做工的泥水匠,也赶回来砌护坡。
拓宽路面,需占用小部分农田、菜地和竹山,涉及的5位农户,没有一个提出要补偿的。“村里本来就穷,还为大伙修路,哪能再要钱呢。”冯兆铨的竹山和菜地都被占用,但他没要一分钱补偿。
路修好了,村里用一张大纸,把开支全列出来,大到2万多元的挖掘机费用,小到十几元一根的涵管……一合计,村里才花了4万多元。而村民投工投劳,所节约的工资就将近3万元。
冯兆铨说,这些年来,村里的大小事都公开,村干部深得村民信任。只要村里有公益项目建设,大家都自发赶来参与。
洋坑村党支部书记冯炳坤说,去年,村里引自来水、修缮小学、新建篮球场、开展环境整治,村民都自发参加,为村里节约了不少支出。(王华耀 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