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早上8时,福鼎市医院病房大楼熙熙攘攘,30多名癌症患者有序地坐在候诊室,耐心等待省肿瘤医院专家的检查。
“你的身体恢复不错。”省肿瘤医院专家陈强正给做过直肠癌手术的黄大伯检查身体,并细心交代如何护理造瘘口,嘱咐他定期到医院复查。
从2007年4月起,福鼎市医院与省肿瘤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派驻专家坐诊,提高福鼎市医院肿瘤防治水平。
今年一季度正逢第20轮驻点专家陈强坐诊。陈强来了之后,半天门诊量从10来个上升到30多个,这些病人大多是冲着省肿瘤医院的牌子来的。
“最初想去上海做宫颈癌根治术,但预约挂号排到了1个月后。”48岁的姚女士说,家人劝她还是在“家门口”动手术,因为福鼎也有省里来的名专家。入院3天后,省肿瘤医院的专家亲自主刀,她前后花不到2万元,而同样的手术在上海至少要6万元,在福州也要3万多元。
“省肿瘤医院派驻医疗护理专家团队,每季度轮换一次,此举开创当地医疗史的先河。”福鼎市医院院长李桂心认为,“有专家长期驻点指导,本土医生比赴外地进修成长得快,又有独立完成手术的机会。”
如今,福鼎市医院已将这一模式“克隆”到其他科室,先后与上海华山医院、福建协和医院、省立医院等签署合作协议。
作为医改的枢纽,县级医院具有承上启下功能。
福鼎市医院作为输入方的同时,也是优质医疗资源的输出方:该院19个科室的72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定期到偏远海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义诊。福鼎市医院与海岛卫生院——嵛山镇卫生院的“帮扶工程”已连续开展3年多,专家门诊量占全岛总门诊量的65%,岛上80%以上的居民不出岛即可看专家门诊。
“专家下基层的最大好处,是医生的有序流动逐渐替代病人的无序流动。”李桂心说,这样一来,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病人在“家门口”看上名医,省时省力又省钱;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名医团队,快速成长;分级医疗模式日渐清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省肿瘤医院负责人则表示,只有基层医疗技术提升了,省级大医院里彻夜排队挂号的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处于医疗金字塔顶端的专家们才能腾出更多精力更好地解决疑难杂症。
编后语>>>>
专家层层下驻基层,是项民心工程。它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公立医疗机构的帮扶和相关政策的引导。这样,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真正引得进、留得住专家,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黄少鹤 雷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