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驱车沿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前往长乐采访,只见高速公路两侧,黄金香柳、台湾栾树、海南蒲桃、洋紫荆等色彩缤纷的花木在风中摇曳,与周边的自然山体共同构成“省门第一路”的靓丽生态景观带。近年来,长乐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打造生态工业、绿色经济为着力点,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突出生态导向 打造绿色经济
去年底,长乐吴航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与中海石油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先期投入2000万启动吴钢煤改气示范区项目,预计今年10月前可投入使用。
“烧液态天然气与传统烧煤相比,每生产一吨成品要多花50元至60元。按照目前一年88万吨的产量来算,一年需多支出近5000万元。”董事长陈法官说,“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项低碳减排、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工程。此外,保护生态,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2010年以来,长乐市以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滨海生态城市为目标,围绕“新型临港工业城市、现代物流商贸城市、滨海休闲旅游城市、海西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实施“三城三群、生态链接、城乡一体、以港兴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策略,突出“一带两湖、三港四区”的生态特色,把城市发展的一系列生态及环境指标纳入总体规划,变引资为选资,从源头上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使经济发展、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以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长乐市计划投入39亿元用于企业技改,推进节能减排。
加大整治力度 打造宜居环境
去年,针对印染行业体轻量小、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长乐出台了《加强印染行业管理整顿提升的意见》,从技术、设备、管理和排放等方面,就整顿提升印染行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德盛织染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购买环保设备,进行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我们各项检验项目都达到国家标准,污水处理后纯净得能养金鱼。”董事长林民强说。
在被喻为“绿色力恒”的力恒锦纶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整个厂区掩映在绿色之中。“公司以打造生态企业为目标,先后投入1600万元种植景观树种,营造了花园式的厂区环境。”董事长陈建龙说。
2010年以来,长乐市先后组织实施了矿山整治、取缔河沙开采、整治定点屠宰废水处理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去年,实施了总投资7.2亿元的河道整治工程。截至去年底,共拆除各类畜禽养殖场176家,关停所有机砖厂和矿山。
坚持齐抓共管 打造绿色家园
在峡漳线长限环岛,记者看到,一座崭新的公园依山而建。这是去年动建的规划面积5390多亩的长安公园,目前一、二期主体工程已竣工,完成投资1400万元。去年,长乐市还启动建设体育公园、三汊港公园、岱湖公园等数个面积超百亩的公园。
2010年以来,长乐市以“四绿工程”为抓手,先后投入2.1亿元,实施机场高速公路森林通道、沿海防护林造林改造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6万亩(含沿海防护林带造林和低效林分改造1.2万多亩)。去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5.6万亩(含“三沿一环”造林任务5700亩、水土流失治理造林8700亩),为历年之最。长乐还被评为“福建省森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5平方米;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针对地处沿海的实际情况,长乐市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建设,成立了沿海防护林保护建设领导小组,颁布《关于加强沿海基干林带保护的通告》,实施《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工作方案》、《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实施方案》等保护措施。今年,该市将把沿海防护林特别是基干林带的保护建设,作为造林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计划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以上,并计划投入600多万元专项经费,改造低效林分,提高造林成效,努力打造“显山露水绿满城”的滨海生态城市。(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