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千名干部下访解民忧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2-02-13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感谢你们帮我找到工作,全家的生活有了保障!”正月十六,闽侯县青口镇东台村双女结扎户、失地农民陈有信的心结终于解开。
  去年,因建设东台工业区,陈有信家2亩多地被征用。虽有每人每月140元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但无固定工作,陈有信心里很“堵”。春节前夕,镇村干部走访慰问时得知他家的困难,挂钩东台村的青口镇残联理事长方君熊随即与当地的填土方工程队联系,聘用他为工地卫生清洁员,每月工资3000元。
  新年伊始,闽侯县结合创先争优群众评议工作,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百村万户访民生”活动,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317个村(居),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一项项惠民生促发展举措持续推出。
不仅送“钱”,更要“知民情、解民忧”
  元旦、春节“两节”走访慰问年年都搞,不同的是,闽侯县此次将送温暖与“知民情、解民忧”紧密结合,注重制度化,为老百姓解决当前或长远的民生、发展问题。
  为此,闽侯县要求做到三个全覆盖:县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全覆盖,带头组建“下基层访民生服务队”;全县15个乡镇(街道)317个村(居)全覆盖,每个村居都走访慰问;农村困难党员、困难群众、被征地困难农民、下岗企业职工、残疾人、计生户等困难群体全覆盖。
  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400多支“下基层访民生服务队”在全县走了个遍。截至2月10日,共向13051户困难群体发放慰问金907.9万元、慰问品价值43.81万元;群众提出问题或建议1000多条,筛选确定解决908条,其中已经处理521条,正在协调处理387条;收集市政建设、文教卫生等普遍性民生意见建议53条,拟将其中11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谈及开展此次活动的初衷,闽侯县委书记赵学峰说:“首先是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011年,闽侯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52.6亿元,位列全省县(市)第二位;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5.08亿元,同比增长21%。此次慰问总金额近1000万元,比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更重要的是以走访慰问为载体,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赵学峰说,当前,闽侯正着力新跨越,建设福州新市区,“大发展大跨越阶段,必然会浮现很多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正视,知民情,听民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最终达到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目的。”
惠民实事“马上就办”,温暖民心
  甘蔗街道十字村58岁的陈美燕双腿残疾,与丈夫在街心广场附近的市场摆摊为生。夫妻俩均患有高血压,每月光医药费开支就要300多元,且还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儿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此前,县残联特地送给她一辆轮椅,这次她接收了1000元慰问金。
  道谢之后,陈美燕提出,因市场摊位具体摆位每个月抽签调整一次,而她身有残疾,挪动不便,希望能相对固定其经营的摊位位置。前来慰问的县领导当场要求残联、民政部门汇同甘蔗街道协调解决。后来,甘蔗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深传表示:“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将免收她每个月350元的摊位费,并协调市场管理部门相对固定她的摊位。”难题解决在望,陈美燕非常高兴。
  具体困难具体解决,带有共性的民生问题,也抓紧解决。
  青口镇是闽侯经济重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些新问题渐渐凸显:一是因征地拆迁、多年未批宅基地建房,农民住房紧张;二是亦工亦农的发展形态,造成垃圾乱堆乱放,环境卫生无机构统一管理。
  “春节前后的下基层访民生活动中,群众对这两个问题反映较为集中和强烈。”青口镇组织委员林春晖说。为此,青口镇专题研究,推出两项针对性解决举措。今年将选择3至5个村建设农民公寓,先期在文华村试点,解决农民住房问题,目前土地审批、规划等正在上报中。同时,将青口镇划为6个片区,各建一个垃圾转运站和一个垃圾填埋场,实现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堆放、处理。春节一上班,宏屿片区垃圾转运站就动建,垃圾填埋场已选址完毕。
  据了解,对此次“下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闽侯县委将组织督查、效能办等部门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定期反馈,形成为民排忧解难的长效机制。
发展难题统筹安排,惠及长远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一些事关长远发展、紧扣百姓生计的问题,也浮现出来,引导决策者思考、解决。
  牛角梳是福州“三宝”之一,现在福州市面上的牛角梳大部分产自闽侯南屿镇南前村,该村龙头企业为双福工艺加工厂,年产40万把牛角梳。双福工艺加工厂总经理陈连信说:“我想扩大规模,但自身资金有限,又怕销路不畅。”
  走访慰问中得知这一情况后,闽侯县公安局干部、下派南前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依俤为其联系了从事贸易的陈先生。陈先生与双福工艺加工厂签订了年销售额30万元的协议,并特地注册了“牛夫人”商标。“这笔订单做下来,我们扩大生产规模后的销路就不成问题了。”陈连信说。
  “如果双福加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南前村将有2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加上带动其他牛角梳加工厂,将会有三四百人就业。”杨依俤说。
  平均海拔630米的大湖乡双溪村村民,也将受益于牵线搭桥。去年,闽侯县农业局农科所副所长、挂村干部余述多方争取了5万元资金,在双溪村引种甜玉米、甘薯、高山桃新品种。村民王道其尝试种植后,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去年其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多元。
  其他村民也动了心。“春节前走访慰问中,他们纷纷提出也要种植新品种甜玉米、甘薯和高山桃,我现在正在联系种子引进的事。”余述说。为了利于生产运输,在去年争取60多万元建成长4公里、宽5米机耕路的基础上,余述正在向有关部门再争取4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解决另一个蔬菜基地的交通问题。
  闽侯县领导表示,将把“千名干部下基层,百村万户访民生”作为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常态化活动,继续推进下去。(段金柱  陈宗兴 王立强)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