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二届免费师范生开始就业

发布时间:2012-02-11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家乡一级达标学校的校长拿着就业协议书,想当场签下小肖(化名),她却犹豫了。因为一所沿海城市的重点学校也同时向她伸出了“橄榄枝”。“真不知道该怎么选。”用人单位抢着要,本是件让人羡慕的事,却让来自山城的她很纠结,“有的同学想着离家近,有的比较看重城市整体发展,还有的注重学校名气和学生素质。这些我都考虑到了,或许想太多才让人更难抉择。”
  这是8日我省2012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上的一幕。
  暖心政策“升温”报考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设立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并从当年9月起招生,以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鼓励优秀青年终生从教。
  根据规定,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还可享受生活补助,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同时,他们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原则上回省任教。
  在一系列暖心政策的吸引下,近年来,免费师范生的报考持续升温,6所试点学校的录取线普遍超过本一批录取线,有的学校甚至超过好几十分。喜欢从事教师行业,就业有保障有编制,几乎不需要家里承担费用......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免费师范,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我省116名免费师范毕业生除一人违约外,全部进入中小学任教。
  在今年的供需见面会上,参加的福建籍学生有118名,80多所中小学提供了274个教师岗位。其中,不乏福州一中、厦门双十、福州实小这样的名校。还有不少去年未参加招聘的学校,今年也主动前来“淘宝”。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严峻的情况下,这样的供求比例颇为少见。
  毕业生紧俏 基层学校“受冷”
  在去年进入中小学的115名免费师范毕业生中,71人任教于城市学校,44人在城镇学校,无一进入农村学校。从目前反响来看,学校对这些毕业生普遍表示欢迎,认为综合素质较高。然而,对更急需优秀教师的广大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来说,要从这些稀缺优质资源中分得一杯羹,眼下还不容易。
  就读陕西师范大学的林海生来自莆田,他的就业心态代表了很多学生: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或者福州、厦门两个省内较发达城市。
  在当天见面会上,厦门学校的展位前一直排着最长的队伍。由于投简历的学生太多,厦门学校普遍是先收下符合条件的简历,待研究后再通知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笔试、面试。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南平、漳州等地的学校只需要简单面试,有满意的本地生源确定愿意到学校任教的,当场即可签订就业协议。然而即便招聘“门槛”低,仍鲜少能受到毕业生们的青睐。
  “读了这么多年书,当然选择在好点的城市工作。”一位学生坦言,在县城任教是她的底线。
  面向基层未来仍需引导
  按照现行管理办法,我省免费师范毕业生可在省内自由择业,通过自主双向选择落实就业的无需参加我省统一组织的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未落实就业的可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应优先录用。未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落实就业的,原则上由生源所在设区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在每年6月底前统筹安排到当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
  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为让每名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编有岗,我省各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校积极努力征集岗位,落实相关就业政策。
  一位教育厅工作人员认为,对学生们的就业选择只能加以引导,鼓励其到省内边远贫困地区任教,硬性规定反而会损伤大家报考的热情。要让更多优质资源下到基层,需要时间,也需要扩大免费师范生的招生规模。“等城市学校教师数量饱和了,而毕业生又越来越多,自然会有更多人进入基层学校。”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