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民生支出占市级新增财力的70.5% 优先造福老区人民

发布时间:2012-02-05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数十亩菜地在去年因灾被毁,这要在过去,菜农谢必生的春节一定不好过。可今年春节,老谢却是一脸春风——因为他提前为菜地买了保险,政府灾后贴补了他一半钱,老谢拿到了1万多元的理赔金。
  为了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2009年,上杭县古田镇在全国率先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随即这一做法在龙岩全市铺开。龙岩市政府以财政补贴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三农综合保险”11个推广险种的保费支持,3年预算市县两级财政为农民提供的补贴累计6221万元。得益于政府对民生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龙岩越来越多的群众像谢必生一样过上了有保障的日子。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龙岩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龙岩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全省继福州、厦门、泉州之后的第四个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的设区市。“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增强老区人民的幸福感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追求。近年来,我们把新增财力更多向民生倾斜,从民生最急需的事抓起,把民生保障做实。”龙岩市领导表示。
  “干革命走在前头”的闽西红土地,民生保障工作在新时期也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3月,龙岩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农房统一保险,67万户农房全部纳入统保范围,保费完全由政府埋单;2006年9月,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村人口自然灾害公众责任统保,覆盖面达100%;2007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10年,率先实现新农保全覆盖,比全省提早10年,比全国提前5年……
  “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恩情似海深……”2011年7月1日上午,龙岩市新罗区溪南社区广场上,66岁老人王纪昌高声朗诵着他自己创作的诗歌,他的诗句在台下引起了共鸣——这是龙岩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暨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上动人的一幕。从2011年7月1日开始,龙岩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是城镇居民、职工,还是农村居民,每人每月都可领取基础养老金。
  龙岩是革命老区,有不少“五老”人员等急需优抚的对象。福利中心不仅是满足老年群体、弱势群体需求的民生工程,也是发展民生经济、打造民生龙岩的重要项目。
  龙年春节,上杭县原县敬老院的20多位老年朋友、原福临门托老院的30位老年朋友高兴地搬入了新落成的县社会福利中心。该中心主要为孤寡的红军失散人员、五老人员、烈属、老复员军人和城市“三无”人员提供政府供养服务,以及向社会提供有偿养老服务。
  位于龙岩市黄金地段的市福利中心也于不久前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总投资2.96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床位数1700张,目前已成为福建乃至华东地区一流的福利中心。“这里还有温泉!”龙岩民政局局长王汉高告诉记者,当初要建福利中心时,市里让民政局挑地。最后,在这块面积达160亩的黄金地块上,顺利建起了福利中心,“如果按现在的市场价估算,这块地最少值三四亿元,但现在让给福利中心了。”
  在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建设中,龙岩市通过“省里补助一点、市里核拨一点、县级自筹一点、政策减免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并坚持以市带县、以县促乡,分类指导、分批推进,在较高起点上规划建设社会福利设施项目。龙岩市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为孤寡老人建立温暖的家。
  近五年来,龙岩各级财政累计用于民生支出281亿元,年均增长27.2%,其中市级财政支出62.2亿元,民生支出占市级新增财力的70.5%。实施了10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龙岩市领导表示:“省党代会提出继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十二五’期间,民生优先依然是龙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黄如飞)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