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在福州载歌载舞欢度中秋。记者 李烈 摄
在平潭台胞中秋联谊活动中,大家其乐融融。通讯员 林君斌 摄
围头新娘在展示文创产品。通讯员 吴雅妮 摄
平潭:一轮明月共佳节
14日晚,平潭紫沙湾营地。迎着习习海风,一场台胞中秋联谊活动正在举办,46名台胞从各地会聚而来,在一轮明月下共赴一场“中秋之约”。
这是一场以“团圆”为主题的联谊会。露营烤肉、文艺表演、放天灯……现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纷纷登场,让两岸同胞玩得不亦乐乎。
这是平潭海坛街道台康社区精心组织的一场“家宴”,邀请来自台湾以及身在福建的台胞相聚岚岛、共度佳节。
“吹着海风、漫步沙滩,和老朋友、新朋友一起分享对未来的期许,再惬意不过了。”来自台湾台北的何芝骅首次来到平潭,就立刻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何芝骅今年50多岁,在厦门工作多年,已然成了一名“新福建人”。
“平潭的风景美,人们的热情更美。”一旁,同样是第一次来到平潭的桃园人黄羚轩接过话茬,“没想到在平潭提前过中秋,也能有‘回家’的感觉。”
活动中,黄羚轩还和其他台胞将一片片柚子皮剥成花瓣的形状,为小朋友做起了“柚子帽”,寓意“佑子”。
“两岸同胞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看着的是同一个月亮,有着共同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份亲情、乡情是割不断的。”海坛街道台康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爱英说,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两岸家庭能够在平潭相聚,在交流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认同。(记者 张哲昊 通讯员 陈梦菲)
福州:相聚榕城台味浓
12日晚,“福满中秋夜两岸一家亲”——2024年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活动现场,当500架无人机在福州琅岐岛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夜空中呈现“天涯共此时”“两岸一家亲”等字样时,现场一片欢呼。
“吃麻糬喽,正宗的台湾麻糬……”活动现场,一位“光头”老板引人注目。他叫林发伟,来自台湾,因为自己颇具识别度的光头造型,他的麻糬也被亲切地称呼为“光头麻糬”。“在台湾,每当过节,一定要吃麻糬。”林发伟说,麻糬黏黏糯糯的口感,有一个很好的寓意,就是“黏财”。
在“光头麻糬”的斜对面,马祖酒厂摆出了马祖高粱酒,一块写着“福州老字号”的牌匾引人注目。“最近,我们刚刚获批‘福州老字号’。”马祖酒厂营业组长郑丰议说,这次成为“福州老字号”,是对马祖酒厂的认可,更是一种传承,希望趁着中秋佳节的好日子,两岸同胞把酒言欢,和和美美、团团圆圆。(记者 李烈)
漳州:文化晚会唱乡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6日晚,在2024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上,随着钢琴声起,“台湾民谣之父”——年逾古稀的胡德夫现场唱起《回乡偶书》,唱出了两岸游子的共同乡愁。
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不仅是一个文化盛宴,更是两岸情谊的象征。来自两岸的艺术团体齐聚一堂,围绕中秋佳节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胡德夫1950年生于台湾台东县,上世纪70年代与杨弦、李双泽发起了民歌运动,被誉为“台湾民谣之父”。这几日,胡德夫逛漳州古城、尝漳州小吃、游闽南水乡、听漳州歌仔戏等,虽然第一次在漳州过中秋节,但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两岸一家亲,我们要常来常往,常相见。”胡德夫说。(记者 萧镇平)
泉州:中秋联谊话团圆
海峡生明月,闽台共此时。中秋期间,卢昕橙、洪超雄等10多位台胞与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的乡亲们欢聚在围头村,共庆中秋佳节。
DIY月饼、博饼、烤肉……今年,围头村的中秋节充满了浓浓的海峡味,既有传统的民俗,又有台湾特有的风情,这让洪超雄、卢昕橙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两岸融合的味道。
“这是我第一次在围头村过中秋,我们与这里的乡亲说同样的语言,一起赏月、吃月饼、烤肉,就像一家人一样。未来,我们也将一起扮靓围头,将它打造成‘两岸文旅新品牌’。”卢昕橙说。
围头村是大陆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地方,被誉为“海峡第一村”,目前共有148对两岸夫妻。瞄准围头村入选2024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的契机,卢昕橙跨海而来参与建设,计划打造一间“红娘客栈”,为围头村文旅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与卢昕橙一样,洪超雄也是围头村乡建乡创项目的参与者。“我的祖籍地就在围头,去年跟随团队一起进驻围头,负责产业振兴项目。”洪超雄计划挖掘鲍鱼等围头特色产业,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村民增产增收。同时,他还在打造充满金门、围头特色的伴手礼店铺,希望让更多民众了解“围头新娘”的故事,从而走进围头、爱上围头。
随着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的推广,广袤的乡村已成为台胞创业发展的热土。“为了鼓励两岸青年参与围头乡建乡创,我们专门将围头古街打造成‘围头新娘一条街’,并给予台胞3年的免租政策,今年已经有10位‘围头新娘’认领了古街上的10间店面。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台胞‘回家’,与我们携手共绘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围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说。(记者 吴洪 通讯员 洪超拔)
厦门:台胞博饼过中秋
一串串清脆的“叮咚”声响起,骰子在红色大碗中欢快跳跃,现场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惊呼……14日,厦门市同安区古龙御园小区举办中秋博饼晚会,共有102桌、1034人一同参加。
许多台胞参与其中,大家其乐融融。“我很喜欢小区组织的博饼活动,认识的人与不认识的人相聚在一起,大家没有任何隔阂,只有欢乐的氛围。”台胞卢建安说,很想让台湾的家人们来厦门感受博饼的欢乐。
2004年,卢建安从台南来到厦门经营家族生意。2012年,卢建安在大陆组建家庭,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如今20年过去了,他也在厦门度过了20个中秋节。“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卢建安笑着说。
“这两天,我忙着筹办家庭博饼和中秋家宴。”卢建安说,妻子家共有五兄妹,每年轮流由一家主持举办中秋家宴,今年轮到卢建安一家来操办。(记者 邱赵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