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发布时间:2019-06-03 07:25:00来源:民生资讯








  
云霄县莆美镇莆南村的老人们在农村幸福院内弹奏潮剧伴奏曲。
云霄县福利中心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家庭养老、兜底性质的政府养老,还是亟待创新的社会养老,都面临着各自的压力与挑战。在养老陷入多重困局的当下,又该如何纾困?
  近日,记者从漳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漳州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农村养老探寻出路。全市各县(市、区)针对本区域养老服务设施进行专项规划,采取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以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为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33所街道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726所农村幸福院,将37所乡镇敬老院改造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完善提升103所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和207所日间活动室。今年,漳州预计完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365个。
  幸福院里 满足幸福愿
  “张老,问问大家今天我们练哪出啊?”5月24日,记者来到云霄县莆美镇莆南村农村幸福院,只听二楼传来轻快美妙的潮剧伴奏音乐,顺着和弦声上楼,屋内多名老人精神矍铄,手中各持乐器正专注弹奏。
  对于这些退居二线的潮剧团老艺人来说,有了农村幸福院,只是换了舞台,依旧自得其乐。
  “以前我们几个懂乐器的偶尔聚在一起合奏几曲。今天去村头那家,明天到村尾那家,聚无定所。”今年92岁的张启育老人对记者说,村里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上学的孩子。
  云霄县总人口44.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6.7万人,其中农村老人5.84万人,占老年人口87.2%。当地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求,如何就地就近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成为一大议题。
  近年来,云霄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云霄县农村幸福院及老年活动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云霄县农村幸福院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方案提出农村幸福院是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为本村空巢、孤寡、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就餐、文化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的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
  “这里原先是潮剧团演出的地方,也是村里大中型活动举办地。”莆美镇副镇长林文丽介绍,此处符合选址标准,并且地形平坦开阔,窗明几净,适合进行功能分区和设置配置。
  2017年5月,莆南幸福院竣工,但这“临时托管”的幸福院,建成后又该由谁来维护和管理?
  “为了方便日常运营,县政府出台村(居)助老员选聘工作方案,为各村均配备一名助老员,并由村级老人协会来管理农村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云霄经理张垚介绍,助老员分为相对固定和流动型,为老人检查身体、理发按摩等。而协会成员多是退休干部,能够积极配合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有力增强基层养老力量。
  如期开放的幸福院,实现了老人们的“幸福愿”。今年65岁的张家松是潮剧团的老艺人,带上当年吹拉弹唱的“老家伙”与大家分享,每天为院里的乐器检修、调音,甚至教会了多名老人弹奏扬琴、二胡、椰胡、三弦以及大提琴等乐器。
  而今,漳州共建起了大大小小726所农村幸福院,老人们不再“宅家”养老,而是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无论是娱乐、闲谈小憩,还是重拾琴棋书画等,幸福院里老有所愿,其乐融融。
  公建民营 激发新活力
  同云霄县相比,南靖县的人口仅36万,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却比云霄多了近千人。这意味着,南靖县的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为解决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目前南靖建有10个乡镇敬老院,每个敬老院有床位数40张,主要服务农村特困人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但长期以来,南靖有入住意愿的农村特困人员不多,导致敬老院的使用效率不高,无法达到省民政厅提出的入住率必须达到50%的要求。而且传统的政府包建包管模式也存在弊端,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如何缓解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提高机构养老水平,促进养老服务工作健康、规范发展?这成了南靖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7月,南靖县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启动乡镇敬老院运行管理模式探索创新,在全市率先将只有3人入住的丰田镇敬老院作为第一个改革试点对象,试行“公建民营”模式,由个人租赁经营。
  “平时主要检查敬老院的安全、卫生服务工作是否到位,入住率是否达标,还有是否存在违规收费现象等。”丰田镇民政办主任黄清亮说,特困人员政府必须兜底,但是兜底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实行公建民营模式后,敬老院由承包方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服务和运营,政府则充当宏观管理、检查监督的角色,“一则节约了财力,二则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
  “为保证敬老院的健康运行,真正使老人进得来、住得下、生活得开心。我们在饮食上为院民制定食谱,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做到当日不吃重复饭;为每位院民配齐电视、床、风扇、热水壶等日常用品,满足生活、娱乐需求。”院长许云东在经营丰田镇敬老院以前,已经有5年的敬老院运营经验。他向记者介绍,敬老院还与当地村卫生所签订出诊、诊治协议,为院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周开展巡诊;同时,按照公共卫生、居室卫生、个人卫生进行细分,制定严格的标准,每周进行一次检查通报。
  更深刻的变革还在持续。2017年5月,南靖县被省民政厅确定为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试点示范县。该县以此为契机,推动靖城、龙山、金山、和溪、奎洋、书洋等6个乡镇的敬老院与专业公司签订合作运营协议,激活公办养老机构活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如今,这一模式已被漳州多地借鉴,截至目前,共有37所乡镇敬老院成功改造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改造升级 老人很期待
  “种不动家里的地,但没想到老了还能把田搬到敬老院来种。”年逾八十的老人朱金含对“新家”表示满意,有炊烟有人气,还能一起在院子里圈小地,种蔬菜。
  云霄县火田镇敬老院改造后,他是第一个入住的老人。此次改造,由镇政府投入资金,并承担老人在敬老院试运营期间所有费用。火田镇并非个例,整合改造旧有养老资源,形成综合性服务机构,在漳州已成为一种常态。
  如云霄县还为此专门制定一系列推进政策,为其整合改造开绿灯。面对成本、人手、服务区域划分等诸多现实问题,当地民政局通过申请将社会福利中心一、二期工程,以及云陵、莆美、下河三个乡镇敬老院共428个床位,统一打包捆绑进行招商运营,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实施公建民营。
  这样一来,云霄县福利中心、光荣院与三个乡镇敬老院合并一处,建于下河乡世坂村,形成以供养老服务为重点,集医疗康复、孤儿养育、优抚供养、救灾物资储备库等功能为一体的民政综合性服务机构。
  然而,整合改造工程也引发诸多争议。群众观念不转,养老模式单一,如何破题?考验着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智慧。
  2017年,曾经的云霄县医院老院长吴耀俊怀着对医养行业的执念,带领一批当地医院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团队,并从各乡镇招募护理员,同他一起加入云霄县福利中心,建设二级康复医院,结合在职期间的医疗经验,探索医养结合的线下养老服务行业。
  近几年,公建民营模式开始在漳州乡间、城市社区遍地生长。在养老陷入多重困局的当下,这一模式似乎为政府破局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所有的老人都应该被照顾。”云霄县民政局副局长林朝阳表示,不断进行养老模式探索,在未来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中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养老模式的增多,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会得到解决。届时,减轻了子女负担和精神压力,从而解放出社会劳动力,进而真正去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这才有助于化解整体的养老负担。”(记者 杜正蓝 通讯员 郭扬 方美云 游雪慧 文/图)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