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员到戴全太的蔬菜种植大棚走访。
特派员到村民戴万福家中回访。
近年来,“特派员”在各地成为热词。他们带着专业技术,扎根农村,引领农村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2019年来,长泰县委组织部创新构建“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向各村镇下派“金融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2月11日,正是新年返工时,由县委组织部下派的金融特派员戴木泉已经早早地来到了古农村村委会办公室,争取在新年伊始,迎来一个热闹的“开门红”。像他一样的特派员一共有81名,已经覆盖了长泰县各个乡村。在每个村里显眼的地方,都能看到金融特派员的照片与联系方式,这些金融特派员是做什么的呢?
牵线搭桥,助力农民走上致富路
“有了这些蔬菜大棚,反季也可以种植苦瓜,让我们种植的苦瓜另辟蹊径,开辟了全新的市场,整体收入也增加了。”陈巷镇上花村村民戴全太看着自家的蔬菜大棚,向记者介绍道。
农户戴全太主要种植芭乐、青枣、苦瓜等瓜果蔬菜20多亩,从前苦于资金的短缺,只能用最原始的种植办法,农作物的收成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这时候,金融特派员林建山了解了戴老伯的情况,为他提供了20万元的资金贷款。有了资金,戴全太建起了蔬菜大棚。
普惠金融特派员是由长泰县委组织部、县农信联社合作,选派农信社干部到乡镇、村挂职担任,并由组织部和农信社联合进行工作考核,除了提供贷款,他们还能为村民们提供金融知识政策普及宣传、投资融资分析建议等服务,作为各类相关政策上传下达的通道。
“特派员来对我的水果评估拍照,放上了‘福e购’平台,销路广了,客源也多了。”林束发说。
特派员的到来,给村民林束发带来了新的商机。林束发是长泰吴田内溪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的手上有200亩地,主要种植佛手瓜,龙须菜、圣女果等。得益于果场优越的土壤质量与气候情况,他的合作社生产的圣女果汁甜果大,十分优质。但让林束发十分发愁的是,这些农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好的时候能卖到六块多一斤,市场不景气时价格则降到两块不到。特派员了解了他的诉求后,将他的水果拍照放上了超过1000万关注度的“福e购”平台,开启了线上销售模式。
同时,还帮他牵线联系了宏发集团,达成了长期合作,如今,林束发每月向集团供应25000斤的蔬菜,保证了销量。
金融特派员的派驻下乡,为农户们解决了生产、销售、资金流转等一系列问题,为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困难,带来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新方向。
发展定调,探索村社共建新路
特派员张建辉是长泰县岩溪镇石铭村的科技特派员,他深入了解了石铭村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情况与问题,积极调研谋划,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村两委的牵头帮助下,9家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加入岩溪供销社,联合成立了“长泰县安尚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求出了一条村社共建促发展的新路子。
这一探索,得益于张建辉深入了解本村情况,通过大量地实地调研走访,了解了石铭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合作社发展农业所遇到的痛点与难点,在岗期间,多次与村两委交流探讨,探索石铭村发展的新路子。从单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变为多领域合作发展,将蔬菜、水果、茶叶等多种特色产业强强联合,组织农民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通过联合社的成立,不仅促成了产业的集聚,同时也加强了村组织体系的建设,定期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农业技能咨询、农产品展销推广,降低了农产品的营销运营成本,同时推广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大大提升了产品卫生安全的要求。
农民们收入增加了,通过联合的模式,将特色产品集聚起来,拓宽了销售渠道,将这份特色品牌打得更加响亮。
“特派员下派到岗后,对我们整村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专业性、特色性的发展建议。”岩溪镇石铭村村委书记王海成告诉记者。
近年来,绿色产业、生态模式逐步替代传统的发展方向,张建辉因地制宜,向村两委提出了康养村的发展建议,依托靠近董凤山、良岗山的生态优势与靠近厦门的地理优势,发展中草药产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在他看来,乡村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好生态,生态保持与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金融特派员与科技特派员的入村,充分发挥了人员的能动性与创造力,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发展的新活力,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持续助力。
亿元授信,信用村乘上发展快车
“党组织建设同金融模式的联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党组织发挥的引领作用为金融发展工作推进牵线搭桥,金融项目的落地实施又促进了产业兴旺,二者联合,为乡村振兴迸发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勇章告诉记者。
近年来,长泰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突出政治、思想、文化和发展的“四个引领”,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
去年10月份,陈巷镇上花村村委会同农信社签订了“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党建+金融”的探索,通过信贷扶持产业振兴,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信用工程。一方面发挥党组织“四个引领”的作用,发挥组织、协调管理的优势,协同金融主力军将金融服务带到村民身边,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上花村也成为全县首个被授予“农村金融信用村”的单位,获得了“整村授信”金额1亿元。
上花村得以“整村授信”,和本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有关,通过特派员的走访调研,上花村全村不良信贷率只有0.2%,远远低于其他地方,可以说,上花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一直是走在前头的,村民的信用度好,被评定为信用村,在信贷的额度与利率上都会获得相应的优惠奖励。
好信用能够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既得利益,在信用工程的激励下,切实加快推进了其他乡镇乡风文明建设的步伐,着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特派员们的下乡,带来了资金、技术、政策,为促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美乡村做出了贡献。这份特派,派来了希望,也派来了振兴。(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林少波 林宗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