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岭社区“益邻互助队”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供图)
老人们在敬老餐厅用餐。(社区供图)
近日,由吕岭社区联合社会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打造的社区霞辉照护中心正式开业,社区里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的专业日间照料服务。
“目前,社区已经建设起了以文化养老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以满足居民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康复为主的小区医生工作室,以及解决老人吃饭难的敬老餐厅,社区照护中心的建立将推动社区形成满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各种需求的闭环,构建起完整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吕岭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建军说,社区依据社区整合照护理念,全面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老有所养 社区里建起照护中心
对于年过七旬的林阿姨来说,照顾家中99岁的老母亲一直是她的一个苦恼。由于没有子女帮忙,自己年纪也大了,林阿姨照顾起老人来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可是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自己又不放心。如今,社区里开设起了照护中心,林阿姨的烦恼就能迎刃而解了。
“忙不过来时,托由社区照护中心照护老人,从家里走过来不过十分钟时间,既省心又放心。”林阿姨说。
事实上,像林阿姨一样有困扰的社区居民不在少数。据吕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居住在吕岭社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00多人,占辖区总人口数的10%,许多家庭在长期护理、医疗需求等方面面临困境。社区照护中心引进了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各方提供社区老人真正有需求的“社、养、康、护整合照顾服务”,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或残障人士有了好去处。
“我们不仅有专业的医护团队,还整合了社区的敬老餐厅,通过一体化的运营管理,为有需求的老人和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创办人林佩芬说,中心设有8张床位,以日托和喘息服务为主,同时,为老人提供助餐、居家安全修缮等服务,帮助老年人在社区吃得放心,住得安全,生病了有人照顾。
林佩芬表示,照护中心为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提供了专门的场地,也进一步扩大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对象的范围,除了政府重点保障的人群外,照护中心也面向所有有需求的居民开放。
不光是社区照护中心,一直以来,吕岭社区在居家社区养老工作中紧抓生活照料服务。社区积极为935名在籍老人开展无偿、低偿、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先后与27家商业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义诊、爱心餐桌、健康体检、代办代购、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服务。另外,社区还着力开展空巢老人“平安铃”服务,及时快速解决老人的求助。
老有所医 整合资源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每周三上午,张桂芝都会准时来到吕岭社区小区医生工作室,为居民提供服务。有着30多年内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张桂芝,如今是吕岭社区的一名小区医生,通过定期到工作室值班,以及参加社区组织的义诊等志愿服务,将自己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服务带到了居民家门口。
“依托小区医生工作室的平台,社区为老人们提供了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康复等基础医疗服务。”黄建军告诉记者,结合湖里区小区治理工作,社区积极挖掘、引导居住在小区的医生参与小区事务,目前已经组建起一支由多人组成的小区医生队伍。
除了小区医生,吕岭社区还多管齐下,充分整合资源,为社区老人老有所医提供专业化服务。
吕岭社区“益邻互助队”是一支协助社区健康服务下沉小区的志愿队伍,是小区创新治理的得力助手。队伍于今年4月份成立,为社区老年朋友提供健康义诊、幸福结对(一对一结对入户探访)等服务。
这是一支服务老人,同时也由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现有志愿者26名,平均年龄60周岁。据统计,该队伍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800小时,在吕岭花园、彩虹花园、太薇花园、金盛花园四个小区提供小区义诊服务20余次,累计为老年朋友提供监测血压血糖服务1000余人次。除了每个月的义诊服务,益邻互助队的志愿者也与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结对,自发组织上门探访陪伴高龄老人,带动小区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温馨氛围。
“社区照护中心也将成为社区居民老有所医的重要平台。”林佩芬介绍说,中心将在社区导入监控促进服务方案,从入院前端的健康预防、健康管理,出院返家的疾病康复和跟进、家庭病房、居家临终关怀及居家生活服务无缝接轨的专业照顾。
老有所学 文化养老丰富晚年生活
如果说,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吕岭社区推出的细致、贴心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那么,老有所学则是社区从更前端考虑,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的重要探索。
“老有所学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是老年人更新知识、充实精神生活、继续发挥作用的一项对策。”黄建军解释说,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前干预、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帮助老人建立自信,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有效方法。这种方式既能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乐趣、陶冶性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和思想修养。
为此,吕岭社区积极落实这一对策,打造满足老年人多元学习需求的平台,如社区科普大学、银发瑞智学堂、康龄讲座、乐龄智工坊、周二养生堂、慢病保健知识学习小组等等。以康乐家园和康乐大讲堂等为载体,向老年人宣传科学文化健身知识,在市老龄办关心下,吕岭社区委托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指导社区老年人学习八段锦,全面加强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
社区还先后开辟了7个老人晨练和晚练点,开设了棋牌室、书画创作室、健康室、阅读室、健身室、乒乓室、交谊舞厅等“六室一厅”,让老年人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都有学习、娱乐、健身的去处。
老有所学的问题解决了,就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提供了知识、能力和水平。在吕岭社区,不少社区老年人在学习完新知识后,投入到社区“老有所为”的队伍。社区的许阿姨,参加了慢病保健知识学习小组的系列培训课程后,主动加入“益邻互助队”,为社区老年朋友测血压;社区的贺阿姨通过康龄讲堂,学习了心肺复苏术,又将自己所学的技术教给身边的老年朋友,形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良性循环。(记者 廖丽萍)
记者手记
探索更有活力的居家养老之路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在湖里区吕岭社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探索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光靠政府买单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势单力薄”,难以长久持续。
如何激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活力,实现可持续性?吕岭社区的探索是推动社区、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的“三社联动”。
就拿社区敬老餐厅来说,开创近3年来,敬老餐厅解决了社区空巢、独居等老年人用餐难问题,累计服务11000人次,今年9月敬老餐厅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福建省首届“善行八闽——海峡公益慈善项目大赛”30强总决赛的“最佳服务项目奖”。
在社区照护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敬老餐厅也由原来的社区负责改为委托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来运行管理。虽然管理的主体发生了改变,但是敬老餐厅为社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用餐服务的宗旨没有改变。只是通过向更广泛的对象开放服务,以市场化部分补助养老公益部分,改变过去敬老餐厅部分经费需要依靠政府支持的局面,从而实现“双赢”——专业社工机构在市场化中探索生存之道,而敬老餐厅也能实现“造血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还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的作用,创新开展志愿服务“自助”模式,让实现社区志愿服务资源的高效化运转,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