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立“规”引领新风尚

发布时间:2018-07-04 07:58:00来源:民生资讯









  “小酒天天有、麻将三六九”。这是旧俗里的婚丧喜庆、“神事”“佛事”常见的画面。
  从烟花拱门到酒水招待,轰轰烈烈摆个几十桌,花销几万、十几万元不等,村民们大都不富裕,有时候“办一回桌”,往往欠下3~5万元的债,“不办桌”的一年在随礼上也得花上1~2万元。“苦在心里,但‘输人不输阵’,打肿脸皮充当胖子,只能借钱来争这口气”,福建省石狮市宝盖镇郑厝村村民郑老先生谈及此前有的村民一年到头都是在还债,眉头紧紧地皱起来。
  “成风化俗要抓住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对于党员干部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坚持露头就打,没有‘下不为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持续用力,强化震慑监督”。石狮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林振海表示。
  在石狮,这场“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的移风易俗工作发端于“抓责”这一龙头。该市将“文明举办婚丧喜庆”纳入市委班子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作为属地“移风易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以刚性规章制度强化约束监督。
蛇打七寸、抓重点
  “各村务必要严格把关《死亡证明》的开具,办丧时间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内……”,6月5日,灵秀镇党委书记庄国阳在2018年移风易俗工作会议上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据悉,该市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办理流程的通知》强调办丧时间5日以内的要求,其内涵为“头尾5天”。
  配套推进的是,对超期办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辖区村(居)委会违规开具死亡证明,殡葬管理机构违规受理租棺、火化事宜等情况实行有奖举报,对查实的超期办丧等问题,将进行责任倒查。
  择日下葬习俗由来已久,停柩时间一路从最初的3天到5天、7天,甚至个别长达14天,时日愈长,各类花销徒增,常常令普通家庭雪上加霜。石狮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牵头民宗部门,对全市参与“择日子”“看风水”的相关人员进行摸底,纳入日常管理,并加强培训,要求其择定办丧天数需严格限制在5日以内。该市民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违反规定的人员一律列入黑名单,通报给所属协会及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会员资格予以惩戒。”
  “镇(街道)纪委(纪工委)紧盯村(社区)干部,一经发现他们在人口死亡时间界定上弄虚作假,将严肃追责。”盯紧成风化俗“源头”的各镇(街道)纪委(纪工委)书记表示。
  “超期办丧,推迟安排火化,还取消基本殡葬火化费用减免待遇。”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下,该市殡仪馆推出“硬措施”。
  一纸约定管住嘴,也管住了钱袋子。比如,取消丧事“对年”“三载”办桌以及分发“口灶份”的旧俗,写进了各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原来村里谁家有个红白事,全家族里的人都得跟着忙活,大操大办讲排场。特别是办丧事,一场丧事办下来花费大量金钱不说,一大批人马还得忙上好几天。”谈及村里的红白风俗,蚶江镇莲中村委会主任林积权就打开了话匣子:“现在,依规办事,简办新办的现象日渐多起来,这是一件大好事。”
  办丧有期限、办桌有限制。原本一桌高档海鲜6菜2汤上千元到如今咸饭菜汤一桌近百元。祭品简化,出殡时花圈扎堆、乐队成群等豪华声势少了。该市永宁镇多个村老人协会有关负责人给打破“吃喝弹唱”的生意链点赞。
  截至4月30日,四年来全市5259例丧事均控制在5天以内,节约资金达2亿元。
“压”出“死痕”,抓反弹
  严禁“普渡”大操大办,合理控制“普渡”宴,不邀请非亲戚关系的人员参加;严禁党员干部参与佛事神事活动,提倡神事捐赠投入公益事业……
  如何把上述的种种“禁令”变成带电的“高压线”?石狮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给出的“钥匙”是抓关键、掐要害,“通过抓实抓严党员干部这些‘关键少数’的作风,以其率先垂范,直击破解大操大办顽疾”。
  5月30日,“狮城新风进万家”主题巡回宣传活动启动。“广大党员、公职人员要带头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市民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该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希妍在启动仪式上再次发出“集结令”。
  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举办婚丧喜庆事宜时应提前报批,并遵循“从严、从简、文明、节俭、廉洁”原则,此前,该市出台《石狮市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划出“红线”——单方举办婚宴不得超过15桌且每桌不超10人,双方联办则不超过25桌;不邀请非亲戚关系的人员参加,也不参加非亲戚关系人员举办的婚礼,不得收受亲戚以外人员的礼金、礼品,等等。
  针对党员干部办丧细则方面,该市划出四条“红线”,即严禁大操大办、严禁借丧事之机敛财、严禁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严禁在丧事活动中使用公车。
  与制度同步跟进的是石狮市、镇两级纪委持续保持对移风易俗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市纪委监委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探索建立移风易俗监督联络员队伍,通过受理举报、明察暗访、舆论监督等方式,加强对移风易俗各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近两年来,全市共查处8起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问题。
融合多方力量,抓长效
  找准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的交集,持续纠正“四风”,把移风易俗往深里抓,石狮市在立规矩,树导向的同时,注重融合多股力量,成风化俗。
  比如,2018年11月底前,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切实发挥“一约”“四会”在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失德失信、黄赌毒等方面的作用,使移风易俗成为广大村居(居民)的自觉行动。这是《石狮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导语”。
  结合石狮“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优势、社会组织活跃的市情实际以及闽南人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该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助推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
  “青商会员带头承诺不炫嫁妆、婚宴从简、准时开席,节省资金捐入‘米兰计划·育苗助学工程’,目前已资助58名家境贫困的优秀学子每人每年5000元。” 这是石狮青商会自律先行的一个缩影。
  石狮市“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发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议,自编闽南文化剧《丑女“洒缘”》开展巡演,宣传婚事新办,在第三届石狮婚博会上发起设立“爱心银行”,引导到场新人参加“捐公益,延续爱”活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灵秀镇强化辖区文体阵地建设,引导各村将以往陋习转化为文化周活动,比如,将“佛生日”转变为文艺演出或者篮球赛;举办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以及“家+文化”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逐步改变了农村曾经的“小酒天天有、麻将三六九”“黄赌毒”等现象。
  蚶江镇莲中村老年协会会长林炳新介绍说:“移风易俗同样影响着海外乡贤,村里旅澳、旅港、旅菲、旅泰多位乡贤不办或简办寿庆,累计捐资近百万元,用于发展家乡教育、慈善、老年人等公益事业。”这不是个例,仅去年一年,全市深化移风易俗,“简办婚丧事,捐资慈善事”的爱心款近2000万元。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