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手稿首次曝光:上映4天破纪录,你凭什么?

发布时间:2019-07-31 10:38:20来源:

《哪吒之魔童降生》上映4天破8亿,连续两天刷新动画片单日观影纪录,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几乎预示着,它注定要打破由《大圣归来》创下的9.56亿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甚至有望突破《疯狂动物城》创下的15.3亿人民币的动画片国内票房总纪录。



《哪吒》为什么被这么多孩子喜欢,为什么成年人也在偷偷抹去脸上的眼泪


或许,这是因为孩子在哪吒身上看到了自由,而成年人在哪吒身上看到了打破偏见的可能性。



            打破偏见的哪吒

做了太多成年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哪吒出生那天,本来应该是灵丸的他,被申公豹换成了魔丸降生。他天生神力,一出生就砸墙毁屋还差点伤了人。



他的父亲李靖向百姓承诺,将他关起来好好教育。


可是孩子的天性不是一个屋子、一个结界能困住的。孤独的哪吒偷偷溜出门,想要去寻找朋友。


此时的他,除了天生神力外,不过是个走路都打晃的小屁孩。他想和男孩子们一起玩耍,想和小姑娘一起踢毽子,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然而,大人看到他尖叫逃窜,躲得远远的。孩子们听大人说了他出生时的事,叫他妖怪,拿臭鸡蛋、烂菜叶扔他。



可怕的不是哪吒,是被人们心中的偏见妖魔化了的他。他一直孤独成长,一直背负着误解和世人的厌恶。



只是误解和偏见是他生命中的两座大山。“你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做个妖怪给你们看!”哪吒在最愤怒时这样说着。


不被期待的小孩,总是用叛逆掩盖孤独和受伤。于是他顽皮,去整人,让当初欺负他的人都怕他。



直到他看到父亲李靖为了他所做的一切,他才明白:强大不是能和所有人为敌,而是能保护自己爱的人。



他懂了,于是他不再说:这是我的命。


他说:“去他的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国产动漫就是烂?

观众的高分都是同情分?


国产动漫也承担着这样的偏见。“国产”一直以来都承受着这样的偏见——国产的一定不如国外的好,高级。


而对于国产动漫来说,更是如此。


80、90后一代人的回忆,大多是由日漫组成的。虽然也有少数优秀的国漫作品,但是在我们提起时,我们还是会想起《灌篮高手》,会想起《海贼王》,会想起宫崎骏……


而很多劣质作品,和有些人投机取巧制作的作品,也直接给本就不受待见的国漫又添了一笔阴影。心底里的偏见,似乎成了国漫被更多人接受的拦路虎。


好在,哪吒就是要打破偏见的存在。



这次,我们看到的是炫目的特效,流畅的打戏动作。



仅仅是场景图就被业内交口称赞——充满中国式的美感。



每一个我们在荧幕前看到的活灵活现的人物,都来自幕后人员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推敲。


敖丙的服装设计,颇费心思。



电影中的小妹是个有点娇憨的奶娃娃,更符合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造型。



哪吒在修改了100遍之后,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带着黑眼圈的恶童。导演想通过这个不太讨喜的恶童哪吒告诉大家,外表的偏见也可以被打破。



这一次,哪吒终于让国漫不再需要“同情分”。这一次,他们终于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哪吒背后,是一个不信命的人

     是一群拼命的普通人


《哪吒》导演饺子采访特辑


《哪吒》,除了是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还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存在——他让很多人相信,原来你真的可以去实现梦想,原来小人物也有逆袭的一天。


《哪吒之魔童降生》的导演饺子,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学生。


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但或许是因为没有兴趣,和同学比起来,饺子觉得自己实在称不上优秀。


他更喜欢动漫。2002年大学期间,饺子接触到了MAYA,开始学习如何制作一部动画。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安稳的职业选择,在国内动漫还前途未卜时,决心成为一个动漫人。


但是,“你学医的,怎么能做动画?”他四处碰壁,根本找不到相关的工作。最终只能选择去了一家广告公司。



一年之后,他辞职,开始一个人制作动画。2008年,一部名为《打,打个大西瓜》的16分钟动画横空出世。“国产动画最优秀的作品”、“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这是很多人对它的评价。



这部作品就是饺子花了三年时间独立制作的。


那时候饺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在消费方面我们是能省就省:“衣”服基本没买过新的; “食”物上多亏有母亲的打理,她经常去超市找特价,而且我们以素食为主,健康又经济; “住”宿是靠父母的积蓄在成都买了套二手房,是按揭,每月700多的按揭款占了我们一半的支出;  旅“行”那是富人们干的事儿,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这三年半我没有离开过我家超过40公里; “娱”乐毕竟还是必需的,我听评书、音乐,看电影、动漫,偶尔玩玩游戏,全是最低廉的娱乐消费,但网游不玩,太费时间和金钱,我家甚至网线都没牵,我要上网就去朋友家上,这样可以减少娱乐时间。


这样过了三年,他做出了自己的作品。他没有想过,这部作品成了他梦想的敲门砖。那时一家动漫公司看了他的作品,邀请他加入,于是这个医学生终于成了一个动漫人。


从那时起,又过去11年,他终于带着哪吒和观众相见。《哪吒》的剧本,他写了两年,改了66版。


江山社稷图四人抢笔一景,在最好人员的配置下,单是草图便“死磕”了2个月,总耗时4个多月。全片1318个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需要一版一版调整,甚至有时候需要同时审几十个镜头。


不仅仅是导演,还有无数幕后工作人员,都在被逼疯的边缘。导演说,哪吒的黑眼圈,就是看到同事加班后的样子产生的灵感。


这期间,很多人离开,因为太辛苦,因为看不到希望。很多人加入,因为心怀梦想,因为尚存希望。



导演说:《哪吒》上映时,1600+的工作人员在屏息凝神,等待着观众的反馈。



那些被人骂啃老的时光,那些咬着牙、忍着困意熬夜坚持的夜晚,那些不被人相信、不被人认可的日子,都只为了成就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源:视觉志、人民日报,本文手稿图片来源:@彩条屋影业


 

 

更多科技资讯: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平台选择

互联网金融转型,前景看好

母婴APP:发展方向及行业瓶颈

移动医疗:发展困境及前景

电商发力生鲜APP,冷链是难点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