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文明风景线

发布时间:2018-03-20 07:18:00来源:民生资讯









  日前,一组新鲜出炉的“文明小白鹭”地铁系列漫画及主题车厢展板面向厦门市民公布,今后厦门市鸟小白鹭将“飞”进厦门地铁内,以公益广告的形式打造生动有趣的乘车指南和特色主题车厢。
  去年年底,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对厦门人来说,地铁尚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厦门,“地铁”与“文明”早已不可分割,厦门地铁成为新的城市文明宣传阵地——不仅文明出行的元素在地铁里随处可见,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也出现在地铁站内,提供文明乘车宣传、乘车引导等服务,首个地铁志愿服务驿站应运而生,首批三个地铁文明示范站被授牌……
  地铁是城市的又一个“门面”,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新空间。从建设之初起,厦门就将文明基因根植在地铁建设之中,让文明创建为地铁建设增添亮色、丰富内涵。厦门市委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倡导文明出行、共筑地铁文明将成为今年厦门文明创建工作的亮点,为文明城市再加分。
站务人员正在地铁站台上引导乘客们有序上下车。 
 
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 
 
地铁1号线驶过海堤。
潜移默化 文明新风贯穿地下空间
  16日14时,在厦门地铁1号线园博苑站,看到往岩内方向的地铁即将进站,尹雪立即站到闸门中间,以标准手势提醒市民“列车即将进站”。待列车停下,车门缓缓打开后,她便侧身站到闸门一边,引导市民上下车。
  尹雪是厦门轨道集团运营事业总部客运部园博苑站的工作人员,一整套传递着“不要抢上抢下”“请有序上车”等讯息的动作,她每天都要做无数遍。尹雪介绍,自地铁开通,他们就重点针对文明乘车进行文明宣导工作,特别是倡导市民养成文明排队、先下后上等文明乘车理念。
  “厦门地铁真干净,看到我带着小孩,就有人给我让座了,感觉真好。”来自湖北的游客林琳听说厦门地铁能观海景,特地和家人一起体验乘坐,她说,乘坐体验让她在心里给这座城市加分不少。
  “1号线刚开通时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体验,其实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比如不排队候车、抢上等,只要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我们和志愿者都会上前劝导。”尹雪说。
  “请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上车后,请往车厢中部走,不要倚靠车门,乘车时请勿饮食”。进入地铁后,车厢内也循环播放着文明乘车的提醒,放映屏幕里,地铁卡通吉祥物形象“爱萌”生动地解说着“乘车八步曲”。
  为了营造文明的乘车氛围,地铁内还设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综合执法督导队,队员们每天不定期地在列车和站点内进行巡查,劝导不文明行为。在无处不在的文明宣导和市民间的互相影响带动下,文明乘车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不久前,厦门市委文明办、厦门轨道集团还联合向厦门市民发出了“爱厦门爱地铁 相约文明乘车”的倡议,与市民就“遵章守法,确保安全”“爱护公物,保持卫生”“传递友善,礼让宽容”“文明出行,自律守礼”等方面“约法三章”,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乘车环境。据介绍,今后随着相关条例的出台,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或将受到处罚。
内外兼修 率先植入文明基因
  16日下午,穿上写着“地铁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地铁1号线集美学村站的工作人员林鑫鹏开启了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
  “集美学村站因附近有龙舟池、嘉庚故居等景点,客流量较大,我们除了指导乘客购票、引导上下车等站内服务外,还会为游客提供游玩线路、换乘等咨询服务。”林鑫鹏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月初的厦门市“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暨第四个市民文明行为示范月启动仪式上,集美学村站和镇海路站、乌石浦站一同被授予“厦门首批地铁文明示范站”称号。镇海路站还将建设厦门首个地铁志愿服务驿站。厦门市委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荣获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厦门而言,遍撒文明的种子、让文明基因根植在每个行业当中,与城市建设共发展、互促进,才能守护精神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其实,早在厦门地铁1号线试运营之前,“文明创建”就已纳入地铁建设的“必修课”。
  轨道集团在2011年11月成立之初,就设立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集团党群办,形成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厦门市轨道集团运营事业总部党群办主任秦飞捷介绍,各职能部门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情况将被纳入年度综合目标一起考核,集团也成立了文明施工督察组,定期对各线各工点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情况进行评分考核,从机制上推动集团文明建设。
  厦门地铁还处于建设阶段时,在地铁沿线施工围挡上,以“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美丽厦门”“树文明新风,迎金砖宾客”等主题的系列公益广告喷绘,将文明创建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市民身边。
  林鑫鹏所在的地铁志愿服务队也成立于地铁试运营之前。2007年6月,在前期组建学雷锋服务大队的基础上,轨道集团成立了“快乐同行”党员、团员志愿者服务队,倡议集团700多名党团员参与志愿服务。
  “在地铁正式‘面世’前,为了加强市民对地铁的认识,我们和沿线的街道、社区、校园等开展了许多共建活动,我们站前后接待了70多批参观活动,都是由地铁志愿者利用休班的时间保障服务的。”尹雪介绍,“集团还鼓励员工开展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学雷锋服务,对这类行为给予奖励、正向加分。”她说,春节期间,地铁1号线园博苑站工作人员于霖楠和吴薇就因帮助一位在景区摔倒的老人及时处理伤口、呼叫120送医而受到表彰。
提升服务 细节处彰显文明力量
  3月10日,厦门地铁园博苑站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在思明区盲人协会的组织下,120名全盲、半盲人士组团进行“厦门地铁初体验”。
  “我们集团派出了40名志愿者,和值班的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一起保障盲人们的出行。”尹雪介绍道,不仅对60名全盲人士提供了一对一的服务,在这批特殊的客人到来之前,志愿者们还提前修改了讲解稿,与民警沟通为他们开设了进出站点的绿色通道等。
  在体验过程中,志愿者带盲人们体验了地铁各站设置的盲道、无障碍电梯等。“半个月前知道要组织我们体验地铁时,我就感觉很开心了,地铁速度真快!”83岁的盲人乘客吴福元说。
  据厦门轨道集团运营事业总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地铁镇海路站的全市首个“地铁志愿服务驿站”为志愿者开展服务提供了“根据地”,将逐步在各站点拓展延伸,接下来,将进一步联合沿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组建地铁文明联盟。一方面,集社会之力共同推动地铁文明建设,借助地铁的平台营造“处处见文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促进集团内部“比学赶超”,自我提升。
  值得关注的还有,厦门地铁今年将重点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品质。据悉,目前,地铁1号线已有不少暖心举措——列车的两头各有一节爱心车厢,优先对老弱妇幼残等群体开放;在站内,设有“爱心服务卡”,上有地铁1号线24个站点的联系电话,特殊乘客可领取并在乘坐地铁前致电请求帮助等。今年,更多“最服务”服务提升专项活动将得到推广,开展强化服务用语、服务举止,并开展一对一爱心服务、便民雨伞租借服务、爱心行李车、便民药箱等特色服务。(本报记者 杨珊珊/文 施辰静/图)
走起,与地铁并行的文明专列
  厦门地铁,一项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历经四年建设,1号线于去年底投入试运营。文明城市建设,一项更为浩大的思想、道德、精神的建设系统工程,厦门市十几年来坚持不懈,持续创建,久久为功,去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两件事,看似无关,实则有机相联。
  城市地铁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是这座城市的窗口与会客厅,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气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厦门地铁在开建之初就注重与城市的和谐共生,文明施工,让市民对地铁施工的理解与支持成为加快地铁建设的动力。控制噪音,喷淋除尘,就连工地的挡板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宣传阵地。地铁还未开通,全市多个单位的志愿者就提前行动起来了,在人流量大的道路两边,地铁出入口,在站台边,红帽子成为一道醒目的色彩。引导客流、维持秩序,扶老帮幼,坐上地铁就能感受到厦门的温馨与热情。
  “要把厦门地铁建设成为全新的文明风景线!”地铁未通,厦门轨道集团的2000多名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就已经事先接受很长时间的培训了,热情周到,规范服务,让地铁成为传播和展示厦门文明城市形象的崭新窗口,成为他们共同的努力目标。文明示范岗、志愿者服务岗、党员服务岗成为显眼的标识,让厦门地铁的乘客如沐春风。
  建设地铁,只要资金投入到位,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组织严密有序,按照建设工期就能建出一条地铁来;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则是人的思想灵魂养成的漫长过程,无法量化管理,也不能突击完成。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良好的文明养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杆与样板,厦门更没有停下歇脚的理由,只有快马加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不断创新,保持领先。
  眼下,厦门的城市管理者开始以更高的站位与自觉着手健全机制,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城市的全域创建。如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城”创建,成立“义务交警队”,开展“呵护斑马线”行动;交通运输部门成立“小黄帽”志愿者联盟,命名一批公交公共文明行为示范线路、示范站点、示范车队等。厦门地铁的文明创建活动正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建设无时不在、无处不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任何人、任何单位例外。厦门市委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厦门已连续十余年开展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各区、各职能部门在文明创建工作中,主动作为、常抓不懈,形成了全厦门共同推进文明创建的生动局面。这,也许是厦门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一直保持领先的秘诀。
  走起,与地铁并行的文明专列
……(本报记者 吴在平)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