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坂里乡丹岩村的鲤鱼溪流域经过整治,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张美英 摄
长泰县通过一河一策、产业转型等举措,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取得良好成效。去年,该县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龙津溪等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良好,总磷含量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维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明显改善。
因河施策巧治水
在正达溪的两旁,红辣椒、芥菜等蔬菜郁郁葱葱,不少村民正在田里采摘成熟的蔬菜或浇水灌溉。“有了护岸工程,再也不担心水患了。”村民杨玉云说。
坂里乡正达村村干部吴金明介绍,水土流失是正达溪的主要问题,去年来实施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87.5万元,先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公顷,封禁230公顷,造林20公顷,建设生态护岸568米以及机耕路、绿化带、路灯等配套设施。
一河一策是该县治水的重要举措。长泰县河长办工作人员林和松介绍说,去年来,该县列出了水资源、水域岸线、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河流管护等六方面问题清单,为全县河流“把脉问诊”,通过实施一河一策,还原水清岸绿景美。
以湖珠溪为例,以前,规模化养殖业和巨尾桉种植,使得猪粪遍地、污水横流、浊臭逼人,甚至暴发蓝藻事件,危及生态水系安全及群众生产生活。找到原因后,湖珠村率先全县开展整治,共拆除猪舍18.8万平方米,推行“垃圾不落地”和雨污分流,巨尾桉改种阔叶林2200多亩。如今,湖珠溪环境明显改善,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溪水清澈见底,溪旁白鹭纷飞,还成为九龙江水流域整治工作现场会的观摩点。
通过因河施策,生态治水有序推进。据了解,去年该县投入4000多万元,对辖区内主要河流、沟渠实施清淤清障,实现主要河道、沟渠水清岸洁,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
追根溯源促转型
“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长泰县有关领导介绍说,该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巧治生态水系的“病根子”,实现水清、村美、民富。
据了解,2017年以来,该县婉拒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准入条件的工业项目13个,拆除猪舍100多万平方米,关闭县域内最大的饰面用花岗岩矿区——吴田山矿区,严禁新种桉树。另一方面,在农村鼓励发展花卉种植、乡村旅游、农家乐、绿色果蔬等生态农业。
在丹岩村鲤鱼溪旁,“小桂林鱼庄”的招牌格外显眼。主人李旺清曾是贩运生猪的司机,转型后的他显得一脸轻松,一边整理着餐桌一边笑着说:“以前天天与猪为伍,现在村里水环境好了,节假日或周末有很多客人来村里看樱花、桃花,店里应接不暇,一年少说也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通过产业转型,长泰实现了清水长流和百姓增收的“双丰收”。坂里乡通过拆除猪舍、鼓励当地百姓发展生态农业,先后建成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麻竹生产基地、千亩樱花苗木种植基地,种植了黑皮冬瓜、小辣椒等5个无公害蔬菜产品,种植花卉盆栽面积达2000多亩。不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3%,而且坂里溪、高层溪水质长期保持Ⅲ类标准以上。(林少波 叶炳明 吴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