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地群众呈现精彩文艺演出
在场群众被精彩演出所吸引。
精心拍摄的全家福让村民们赞不绝口。
赤溪主会场俯瞰图
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为群众抽血体检。
书法家为群众挥毫题写春联。
剪纸艺术家现场创作并赠送作品。
高校大学生在当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题灯谜竞猜吸引了不少群众参与。
群众体验VR骑行。
2月2日,由中国科协、福建省委、省政府主办和省委宣传部、省卫计委等58个单位联办的2018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福建分会场集中示范活动在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举行。活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主题、务实创新、精准惠农,做好“大”文章,进一步拓展了“三下乡”活动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
突出主题,用大白话唱好主旋律。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演绎十九大精神主题,主题文艺演出通过竹马灯、跑旱船等地方非遗特色表演和魔术舞蹈《点赞新时代》、三句半《美好生活》、诗歌朗诵《不忘初心》等讴歌新时代和美好生活,组织知名书法家书写赠送十九大精神主题征联作品,开展十九大精神主题灯谜竞猜,举办“我们迈向新时代”主题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微展览,用群众的创作、群众的语言与群众分享,使十九大宣传成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闭环。
集结资源,用大联合链接服务区。
中国科协和58个省直联办单位捐赠惠农资金、项目、物资超过2000万元,比2017年增长20%以上,其中近70%的资金、90%以上的项目和所有物资用于资助活动举办地福鼎市,资助力度也有大幅提升。各有关单位积极报名、主动参与,下乡的阵容比往年更加强大。省市400余名艺术家、科技人员、医疗专家、高校师生、机关干部和民营企业设置83个服务点、2个展区、5台专业服务车,现场为福鼎市磻溪镇农民群众提供各种服务。
把脉需求,用大调查摸准真痛点。
省委宣传部先后3次组织人员赴福鼎和寿宁实地查看,与两地的有关部门和相关村镇人员座谈了解,提前3个月组织“村官”分类摸底,对设施建设、文化产品、医疗保健等需求进行梳理汇总,根据群众最想最盼拉清单、找服务。省“三下乡”活动组委会捐助了医疗服务车、文化服务中心、中学科技馆、希望工程图书室、农村幸福苑、防洪堤等设施设备,安排了白内障免费复明、家庭法律调解、电线入户维保检查、农业气象防灾、青少年事务社工等服务项目,现场赠送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用品数千件,确保补准补齐补实短板。
提升内涵,用大拼盘烹出新鲜味。
注重把传统项目办出新意,把新设项目做成精品,以更加新颖多元、丰富多彩、契合实际和时代需求的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感受新时代新气象。呈现“科技范”,注重把“送实惠”与“开眼界”相结合,现场提供“球幕影院”全景观影、辛亥革命VR游戏、无人机DIY制作、机器人表演等;奉上“文化餐”,安排文艺汇演,赠送赤溪村题材大型新创艺术作品、电影放映设备、书籍文具等;派发“健康包”,开展专家义诊、健康体检、残疾人康复指导、眼睛保健等活动;烘托“大年味”,开展写春联、剪纸活动,安排摄影家拍摄农民全家福,赠送“中国梦”主题围巾、中国结、核心价值观主题日历等年节物品。
创新形式,用大融合改变老套路。
把访贫苦与送福乐相结合,开展智能家居产品展示、“挑战惊奇”科学表演秀、裸眼3D技术应用、文创产品展示、迎春赠福活动,适应群众新时代新需求;把小活动与大活动相结合,把展览、竞猜、赠联等独立活动项目内容纳入“三下乡”整体安排,使之在展示与服务之余,增强整体互动与体验;把送服务与“取真经”相结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安排高校师生到现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将赤溪村党建促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带回课堂,深化拓展“三下乡”服务成果。
舆论助推,用大宣传烘托好氛围。
引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聚焦“三下乡”、报道“三下乡”,报纸、电视、网络和“两微一端”全媒体联动,大力宣传集中示范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为精心培育植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活动载体和服务方式提供舆论推力,为全省“三下乡”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2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报道《“三下乡”送来新年礼物 赤溪村的冬天,暖暖的》;2月3日,光明日报刊发通讯报道《主题彰显“新时代” 服务对准“真需要” 全国“三下乡”来到“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日报、省广播影视集团所属电视广播专题报道,人民网福建频道、新华网福建频道、中国网、东南网等网络媒体均在重要位置刊发了“三下乡”活动盛况,新福建、海博TV、福建故事、省直联办单位的新媒体客户端和福建日报、福建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设置“三下乡”活动专题刊发了系列报道和综合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全省各级媒体发送各类报道、评述等330余篇,省级媒体刊播集中示范活动的各类报道就有50余篇,百度网络热搜“三下乡福建分会场”词条达1.08万条。(图文由省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