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农历新年还有一周多时间,但在福安街头,却早已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各家糕点店里都已摆出“祭灶糖”,老板忙得不亦乐乎。
“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就有卖祭灶糖了。”在福安阳头横街头的游记月饼店里,王雁贵正忙着制作各式糖品,大学放假回来的女儿、侄子也都在帮忙。
按照福安的民间习俗,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所以腊月廿三、廿四的夜晚,家家户户都要“祭灶”。面糖、方酥糖、咸生仁、豆脆糖……这些是福安最畅销的几个“祭灶糖”品种,腊月廿三前几天,平均每家店每天都能卖出三四百公斤的“祭灶糖”。
“祭灶糖”的用料很有讲究,必须是由黏力麦芽糖做成的,本意是请灶神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我们店的麦芽糖都是自己熬出来的,最近生意好,晚上一两点才收工,大清早五点又要起来干活了。”虽然忙碌,但是看到自家生意兴隆,王雁贵干起活来浑身是劲。
目前最受欢迎的“祭灶糖”还属炒米糕。炒米糕福安话又叫“米粮”,是将米烘炒或油炸后制作的一种年节甜食。小米、大米、紫米;咸的、甜的;带葱的、不带葱的……为了迎合不同消费者的喜好,王雁贵店里分别制作了多种口味的炒米糕供消费者选择。
最好的味道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为了保持炒米糕能有小时候的原汁原味,每一样配料王雁贵都事先称重好再下锅,米、糖、花生、芝麻,配料看似简单,但想要能够做出大众喜欢的口味却不容易。
十几年前,在阳头横街头有一位六十岁的老师傅,开店40余年,手艺得到众多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看到王雁贵这个小伙子聪明勤快,便把独门手艺传授给他,将自己苦心经营的糕点店也转让给他。得到了父亲和老师傅的传授后,王雁贵制作的糕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欢,店里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现在临近春节,前来买“祭灶糖”的消费者更是络绎不绝,很多人都称赞说这里有“小时候的味道”。一些身在外地的福安人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订购,不仅自己吃,也送给亲朋好友,祝愿所有人新的一年生活都如糖般幸福甜蜜。(雷津慧陈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