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漳州客货运输中心枢纽,铁路运输优势不再,龙文区郭坑镇面临产业发展转型——<br>“铁路大镇”沉寂后的生态转型

发布时间:2018-01-15 07:10:00来源:民生资讯









  1月12日下午,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的杨爱笑和往常一样,来到九龙江北溪的芦州古渡口散步,这里曾经是脏乱的河边滩涂地,现已变成一个滨江小公园,成为周边群众散步、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目前该镇正在沿东溪规划打造浪漫“十里花溪”,并重点建设环郭坑42公里慢行生态绿道、渔人小镇旅游集散中心等。郭坑,这个曾经的“铁路大镇”已开始蜕变为一个生态休闲的“渔人小镇”。
芦州古渡由脏乱滩涂蜕变成滨江小公园。
龙文区绿林鲜花专业合作社利用光控设备,提高花卉产能,夜幕下灯光亮起,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优势不再 谋求突围复兴
  12日17:18,由厦门至西安的K244列车缓缓驶入位于郭坑镇的漳州东站,登上几位乘客后,又缓缓驶出站台,沿着老旧的铁路,向西北方向驶去。随着K244的离去,漳州东站已完成了当天寥寥几趟的客运任务。
  “以前那是人流车流涌动,多热闹啊!”今年已77岁的村民郑培文漫步在冷清的火车站广场,不由感慨道。
  郭坑镇位于龙文区北部,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全镇人口约1.75万。
  在近半个世纪里,郭坑镇因铁路而兴起。1957年建成通车的鹰厦铁路在这里设“郭坑站”,这条北起江西省鹰潭市,南至厦门市的铁路,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
  “这里曾是闽南客货运输中心枢纽。”郭坑镇党委书记简达偏说,在没有动车、没有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又不发达的年代,火车无疑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及更多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已更名为“漳州东站”的原郭坑火车站日显冷清。郭坑镇这个全漳州唯一的“铁路大镇”风光不再了。许多吃“铁路饭”的业态没落了,如何找准新的发展方向,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2011年,郭坑镇被列入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以来,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简达偏说,通过对全镇的发展格局进行重新规划,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明显、产业发展健康、城镇建设精致的“运动休闲养生养老”特色小镇。
  “首先,郭坑镇未来的定位到底是什么?”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郭坑镇有了“渔人小镇,浪漫郭坑”的发展定位。
  “要浪漫就得有好的生态环境。”于是,一场全域畜类禁养启动了,成为漳州全市首个全区域猪、牛等畜类禁养的乡镇。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还要巩固传统优势农业。”
  ……
  一个老牌铁路运输大镇的复兴故事拉开了序幕。
产业转型“老牌”小镇走出新路
  围绕把郭坑镇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集健康养生、温泉度假、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农业观光、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运动休闲小镇,郭坑镇掀起了“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热潮,一个个“破茧成蝶”的故事正在上演着。
  郭坑慢行生态绿道,全长约42公里,总投资约3亿元。绿道建设依据地形现状,沿山边、水边、路边蜿蜒穿行,并以绿道为藤,以藤结瓜的方式串起十里花溪、自行车训练竞赛基地、北溪江滨公园等景点,沿线建设了走天下生态园、绿林鲜花生产基地、东溪酒家等一批农家乐和农业观光基地。
  “绿道沿线规划建设渔人小镇、康养小镇、自行车小镇、田园农家小镇、温泉小镇等节点项目。”郭坑镇镇长纪冠雄说,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2公里北溪滨水绿道、10公里郊柏线至东溪农场山地道路建设,具体包括北溪北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北溪江滨村道、北溪江滨村道篁卿公铁下穿段连接线项目,以及自行车基地一期工程、东溪农场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北溪郊野公园管理木屋、篁卿温泉管理木屋等节点景观。
  “我们重点发展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完善配套设施,美化人居环境。”简达偏说,漳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持续开展的“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成为郭坑镇“突围”的一个契机,“立足本地优势,发挥温泉地热矿产和沿江生态资源,招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我现在转型做现代农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在郭坑镇汐浦村绿圃蔬菜专业合作社,王顺平正忙着新一批蔬菜的采收出货。这个合作社拥有使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采用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农业企业集聚的新模式,最多时可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
  像王顺平一样的转型例子还有许多。郭坑镇以走天下生态园、绿圃蔬菜基地、绿林鲜花生产基地为示范,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高优现代特色农业,全镇目前共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不断加快,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明显。
  “郭坑镇地热资源丰富。”简达偏说,篁卿温泉资源,专家鉴定后认为这种温泉质量高,有很高的开发价值。郭坑温泉养生度假区项目已完成度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正实施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郭坑镇落实建设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7.3亿元,开工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9亿元,同比增长41.8%。
生态优先 打造厦漳后花园
  “这里又干净又漂亮,现在没事时都会来这里走走,和大伙聊聊天。”60多岁的杨爱笑,原来是属于北溪江面的渔民,现在早已上岸安家了。
  冬日的午后,太阳照得暖洋洋的,许多大叔大妈或在榕树下聊天,或在江边钓鱼,或凑在一起打打麻将。
  “到傍晚时,还有许多大妈在这里跳广场舞呢。”杨爱笑说,以前江边环境没有这么好,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而今,有了木栈道啊、草地啊,地方宽敞还能锻炼身体,大家都愿意来。
  这些,都得益于郭坑镇持续开展的美丽乡村的环境整治建设。
  “以前的东溪农场破破烂烂的,环境卫生又差,现在经过整治后,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景点,而且这里还有自行车训练竞赛基地,已成功举办多次山地车赛事了。”说到东溪农场的蜕变,农场党支部书记魏建国深有感触。
  作为环郭坑慢行生态绿道中的重要节点,郭坑镇围绕打造旅游度假富美乡村的目标,着力推动东溪农场、洛滨村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其中“十里花溪”先导段、东溪农场游客长廊及游客服务中心前广场景观工程已完工。洛滨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启动旧村改造拆迁工作,已成功签订协议33宗,征地4.2亩,拆除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完成陈氏宗祠周围整治提升工程、村口堤岸景观工程及村内环境整治;进行洛滨村富美乡村规划设计修改等。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环保整治也是同步推进。”郭坑镇镇长纪冠雄说,主要措施包括,突出大气整治“看住天”、林业专项整治“管住山”、农业面源整治“保住土”、流域全面整治“守住水”。
  “郭坑镇距离市区只要十几分钟车程,可谓远离市区的喧嚣,但并未离开整个城市中心的区位辐射。”简达偏介绍,郭坑镇水源、地形等生态环境均未被破坏,在打造城郊旅游经济方面具有良好条件,该镇围绕原生态做文章,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明确“渔人小镇,浪漫郭坑”的发展目标,成为漳州中心城市功能未来发展的有益补充。同时,该镇距厦门不到半小时车程,具备打造厦漳城市后花园的条件。(萧镇平 白志强 黄雅蓉 文/图)
 
 
■记者手记
探索“生态+”,转型路越走越宽
  作为曾经的铁路枢纽,郭坑镇在铁路优势不再时,转型发展确实要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寻求突围,拓宽转型发展路子?
  一方面,郭坑牢牢抓住了“特色小镇”建设这一发展契机。首先,郭坑镇自2011年被列入漳州市级小城镇改革试点镇以来,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为打造特色小镇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该镇工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例较低,生态破坏小,成为建设小镇的资源优势。同时,特色小镇建设是目前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系列问题的较好抓手,该镇借特色小镇建设谋求转型发展,实现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可谓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郭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生态+”。该镇主动承接厦门漳州辐射,借鉴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明确“田园变乐园、林园变公园、家园变花园”的目标,打造具有水乡风情和特色的小镇,取得良好成效
。(萧镇平)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