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成为漳州市委市政府持续关注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今年漳州市两会上,如何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成为多名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漳州正兴新来福养护院依托正兴医院试点医养结合,图为医护人员在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
漳州市医院龙文分院
养老服务供需如何平衡?
探索推进医养融合
近年来,漳州市积极推进市县两级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园等养老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底,养老总床位数23674张。但目前,漳州市公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床位使用率低的现象。已投入运营的8家公办福利院,除了漳州市福利院入住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外,其他的入住率在20%~30%;其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园等的床位数约占全市总床位数的95%,但入住使用率却不超过30%。
此次两会,农工党漳州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漳州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建议》。提案中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问题不断呈现,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与建设同样迫在眉睫,特别是现有公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运营问题日益显露,比如床位使用率低,服务人群以“三无”“五保”老人为主,服务对象相当有限。
难题怎么破解?“建议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为政府兜底保障‘三无’和‘五保’老人提供无偿供养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服务人群,为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入住率。”农工党漳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林如凤说,提高受益群众覆盖面,可通过设置医疗机构或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约合作的形式拓展服务功能,积极探索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医养一体化”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目前,漳州市利用被列入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市的契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条件开办养老床位,引导条件成熟的养老机构,采取内设医疗机构、派医生驻点、签约服务等方式实现医养结合,同时,要求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积极与就近的医院、街道卫生院、村卫生所签订合作协议,或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如正兴新来福养护院依托三甲标准的正兴医院,实行“一科两制”,临床医疗与养老照护随时转换,实现医养结合;漳州市社会福利院向院门口公建民营的漳华医院购买医疗服务,为失能住养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此外,漳州已按照医养结合机构试点、协议合作共建试点、居家养老医养结合试点、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增设养老病床试点、合理利用乡镇敬老院与卫生院等闲置资源试点和社区老年日间照料养护中心试点等六种类型,确定了首批64个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将积极深入探索建立系统完整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医而缺人”如何破解?
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养而缺医”“医而缺人”,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最大问题。目前,漳州全市的社会福利院(福利中心)共有职工170人,其中管理人员42人,持证上岗仅59人,占45%;护理人员70人,持证上岗仅33人,占47%;医护人员仅17人。乡镇敬老院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登记难、缺编少人的情况。
“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劳动强度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医生、护士和社工等社会紧缺专业技术人员也大多不愿投身养老服务行业。”漳州市政协委员庄亮声说,人才短缺已影响到养老事业的发展。
对此,农工党漳州市委会建议,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机构建设,着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再教育,实行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设立护理员分级制度,把培训和护理员晋级有效结合,培养具有较高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的护理员队伍。还可实行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深入开展大中专院校志愿者、社区义工与养老服务机构结对活动。
“人才队伍建设和标准化作业流程是养老产业运营的关键。”由于台湾养老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台盟漳州市委员会建议加强漳台养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合作,注重人才引进,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条件成熟时可实行两地养老产业人才专业资格互认。
据悉,下一步,漳州将支持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依托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建立实训基地,构建教学管理与实践运用有效衔接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培训模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人员培训规划;计划将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继续教育和推荐评优等方面同等对待;此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培训,有序引导更多社会志愿服务人员参与养老护理服务。
融资渠道如何拓宽?
向社会开放养老服务市场
当前,各级财政对养老事业发展的补助有限,要改变“等米下锅”的局面,拓宽融资渠道是当务之急。
“建议针对新建的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各方面条件允许通过市场竞争、引入民间资本进行经营管理的,参照平和县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的成熟经验,不仅可有效减轻政府的运营管理负担,降低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门槛,还可满足社会不同人群养老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社会效果。”林如凤介绍说。
“建议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漳州市政协委员庄亮声也认为,养老服务市场应该向社会开放,市政府可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社会办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
记者从漳州市政府获悉,漳州将进一步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系改革,建立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运营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公办机构养老服务社会化机制,推行公建民营、公办民营、服务外包、PPP等模式。到2020年,漳州各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均采取“公建民营”对外运营,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开展营业率达60%以上。将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社会组织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企业化运作政府投资建设的乡镇敬老院,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产业化、政府购买常态化、五保供养社会化”,积极指导和鼓励各地采取PPP模式建设养老服务项目。(林深圳 白志强 文/图)
委员声音
漳州市政协委员魏和睦:
对于老年人来说,“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都很重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必将成为养老市场主流。中医擅长对人体的日常保健、调理,可起到很好的疾病预防作用,且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建议探索与中医相关的健康医养结合模式。
漳州市政协委员戴学清:
目前漳州养老的主流方式是居家养老,现在政府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极大方便了老年人看病,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建议进一步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并做实做细做到位,让每一位居家养老的老人确实享受到就医的便利。
漳州市政协委员王淑娟:
“2017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中,漳州位列17强,其中生态指数排名第5。漳州山清水秀,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养老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市政府参照外地先进做法,谋划建设健康养老特色小镇,以品牌项目为龙头,提升本市养老服务水平,同时带动本地养老产业规模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