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门课让同学们趋之若鹜?

发布时间:2019-07-23 16:07:10来源:


  68岁的严胜雄登上了《新闻联播》,是因为她在退休后登上了上海交大的讲台。她的课,同学们趋之若鹜。从一些同学接受采访时表达的真挚感受里能听出来,他们喜欢这门课、喜欢严老师,不只是因为在她的课堂上能学到“三农”知识,还因为能学到“三个情怀”。


  严老师把浓浓的“人民情怀”带到了课堂上。


  带着可以做学生们奶奶的年纪,带着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带着严谨和热情,严老师身体力行,把一位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态度带到了课堂上,把一位长者对晚辈的关怀带到了课堂上,把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感带到了课堂上。“人民情怀”镌刻在她的一言一行里。对年轻人们来说,她是一本立于课堂上的活的教科书。


  严老师把浓浓的“家国情怀”带到了课堂上。


  40多年在一线从事“三农”工作的经历,让她深切体会到,要做好“三农”工作,双脚必须时刻踏在祖国的大地上、泥土里。她把这种用一生淬炼的感受,带给了自己的学生们。家国情怀,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国家的态度。年轻人们从严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责任与担当”。这是一种激发他们今天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精神力量。


  严老师把浓浓的“奋斗情怀”带到了课堂上。


  奋斗情怀,是我们近14亿人对这个时代的态度,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68岁的严老师、严奶奶还在奋斗。这是多么生动的教材,这是多么有感染力的号召。严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们要“和祖国同步同行、命运共存”,她不仅说,也这么做。年轻人们在耳濡目染的学习中,见识着、也思考着——一位奋斗者,如何永远年轻。


  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奋斗情怀,这就是严胜雄老师的教学秘笈。她把丰厚而专业的“三农”知识教给年轻人,更把深沉而浓厚的“三个情怀”教给年轻人。这正是鲜活而有力的“立德树人”。


  严老师的学生说,要“把自己的青春,融入祖国壮丽的山河”。祝愿他们和他们的严老师,永远奋斗,永远年轻。(特约评论员 杨禹,文章转载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背景:


  严胜雄是原上海市农委副主任,退休以后,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的她来到大学,受聘成为一名教师,她用深入浅出的授课,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提升专业技能。


  2015年,刚退休的严胜雄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在“三农”领域干了40多年的她,选择的研究方向依旧没有离开“三农”。2016年,严胜雄在学校开设了《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


  四年来,已经有200多名学生选修了严老师的课程,这里面不光有农科专业的学生,还有不少其他专业的学生。


 

 

更多科技资讯:

“互联网+”时代,APP该如何深度挖掘?

游戏APP如何走出泡沫阴影?

美颜时代来袭,自拍美颜APP的未来在哪里?

做好垂直细分领域:女性刚需、整合单一链

旅游APP时代,传统旅行社何去何从?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