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赤潮多发季节的到来,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的技术人员更加忙碌了。据了解,今年中心已开展了8次平潭沿海赤潮监控区加密监测。
赤潮防范 刻不容缓
4月以来,赤潮大军已经悄然挺进我省。5日,泉州海域发现中肋骨条藻赤潮;18日,平潭海域发现夜光藻赤潮;23日,莆田海域发现夜光藻赤潮。
随即,我省的赤潮灾害监测与防范工作全面拉开帷幕。为及时掌握赤潮发生、发展及影响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严防发生渔业生产重大经济损失事件,4月5日,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牵头组织各相关监测机构正式启动今年我省赤潮加密监视监测工作,对在赤潮多发的三沙湾、闽江口、平潭近岸3个赤潮监控区和福州、莆田2个重点养殖区布设的30个赤潮监测站位,开展每周2次的加密监测。截至4月25日,已开展赤潮加密监测35航次,编报赤潮灾害预警信息7期;并通过加密监测工作及时监测到3起赤潮灾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赤潮发生海域实施每日一测一报,共计开展赤潮应急监测11航次,编报赤潮应急灾害信息11期,及时掌握了赤潮发展动态,为我省赤潮灾害预警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
及早部署 未雨绸缪
“今年可能是赤潮高发、频发年,赤潮灾害发生的数量和规模也可能大大增加,我们应未雨绸缪,与赤潮抢时间、比速度,积极为渔业减灾增收提供技术保障。”中心主任苏跃中介绍。
早在平潭海域赤潮发生前,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等单位在平潭联合举办今年首期赤潮灾害防范及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进一步做好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省尚未发现因赤潮影响造成损失的情况,渔区渔业生产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4月25日上午,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会议,就近期做好赤潮监视监测和防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安排部署。会议要求中心协同各有关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及时下发《关于做好赤潮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二是牵头组织开展赤潮技术服务;三是大力做好赤潮信息服务;四是积极指导各地市开展赤潮应急演练。
会后,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立即对下阶段中心的赤潮灾害监测与防范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一要做好统筹安排,加快推动和落实赤潮监测与防范工作;二要做好技术支撑,积极配合各地市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并组织专家队伍深入渔区开展基层技术培训服务;三要强化信息服务,将赤潮监测预警、赤潮灾害等信息,通过网络、短信平台、渔区LED公告屏和广播等多种媒体,及时告知渔区养殖协会、企业和养殖户,服务渔业生产。
多措并举 力解民忧
“我们要准确掌握渔区渔民所思所忧,解决广大渔民最关注的热点难点,为我省渔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苏跃中表示,针对我省近来赤潮多发态势,近期,中心将狠抓“三个一”,落实推进好赤潮灾害监测与防范工作。
一是深入渔区开展一次赤潮灾害防范技术培训,增强广大渔民的赤潮防范意识和生产自救能力;二是深入基层开展一次赤潮灾害应急处置演练,大力提升全省海洋环境监测队伍的赤潮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深入群众开展一次赤潮灾害防范技术服务,为渔民提供技术指导,并发放宣传资料和手册,科普赤潮相关知识,现场答疑解惑。 (黄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