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10年看贝溪

发布时间:2016-02-29 07:36:00来源:民生资讯









  宽阔平坦的村道、明亮的LED路灯、别墅式的楼房、清澈的小溪……10年前被洪水冲毁,在灾难中苦苦挣扎的小山村已不复存在,一个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正拔地而起。元宵节前,时隔10年,记者再次来到永定区抚市镇贝溪村,见证贝溪灾后的美丽嬗变。
  2006年6月18日,贝溪村遭受特大洪灾,800多亩农田被冲毁,700多人受灾,100多户群众无家可归。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赴贝溪村视察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一转眼十年了,经过造福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美丽乡村”,贝溪彻底旧貌换新颜。
  春节期间,村里退休老教师卢兆荣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总理到村已十载。下联:我村已变新农村。横批:山乡巨变。“10年来,我每年春节都要写这样的对联,记录贝溪的变化,感谢党恩。”卢兆荣激动地说,“10年前,当我无家可归时,温总理握着我的手说:‘房子会有的,我们要建设更美好的家园。’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10年的建设,我们住进了洋房,生活环境比之前更好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贝溪村统一规划建设的170户别墅式新房已入住150多户,20户正在装修,预计今年底,村民们将全部住进新居。村支书卢启昌介绍说,贝溪村去年开始创建“美丽乡村”,投入60万元利用闲置的老供销社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现主体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实施了道路硬化和拓宽改造项目,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
  同时,为改变“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村里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聘请专职保洁员,在各公共区域添置100个垃圾桶和20个垃圾箱,村民们也积极投工投劳,对主动认领的房前屋后责任区进行了全方位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还在沿河路段实施了900多米河道清理工程和防洪堤砌建工程,在入村路口至卢屋、詹屋新村等地段种植1200多株苗木。
  新村建好了,村民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很多村民不仅种植了烟叶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还养殖了一定规模的牛、羊,还有少部分村民利用附近煤炭资源,买了货车搞起运输,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村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洪灾发生后,受灾严重的村民詹文芬重整旗鼓,开始种植烟叶,经过10年的摸索,如今的他成了村里的种烟大户,去年烤烟产值超过7万元,并带动了周边村民,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
  “10年时间,我们让贝溪重生、变美,下个10年,我们要让贝溪更美更富。”卢启昌说,他们将利用抛荒地土地流转的契机,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着力打造集经济发展、农业观光、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产业长廊带,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张杰  刘琦)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