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0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张辉)立异是引领展开的第一动力。农业村庄的现代化核心要害还要靠科技立异、科技进步。在本届“6·18”上,一批现代农业范畴的最新项目效果闪亮登场。
人工智能机器人悄然进大棚
新技能,推进农业增产提质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正活跃再造农业出产流程。
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小睿”露脸“6·18”绿色农业馆。几天前,它刚刚在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埔垱村的我国-以色列演示农场上岗。
“‘耳朵’是700万像素摄像头,‘眼睛’是500万像素鱼眼摄像头,头顶二氧化碳、光合辐射、风速风力传感器,身上配备温、湿度传感器。”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讨所科研人员李志鹏说,“小睿”由省农科院与福建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不只能在3000亩玻璃温室内主动转弯、返航、充电、躲避障碍物,还能实时收集大棚的环境数据,以及作物的高清图片。
11日,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讨所与我国联通福建分公司联合宣布,以我国-以色列演示农场完成5G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小睿”能经过5G网络,与农场主建立衔接。
“5G加持,巡检机器人可完成高通量、低时延的信息传输。”我国联通福建分公司系统集成支撑司理周增文说,数据将经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中控室,农场主便能及时了解作物健康状况。
未来,“小睿”将经过深度学习,帮助办理者拟定出产决策。“比方主动诊断病虫害状况、辨认农产品老练程度、‘仿生手’防治病虫害、主动采摘,最终完成‘无人农场’的愿景。”李志鹏说,省农科院与我国联通已联合成立5G数字农业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云核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能与5G在农业范畴的交融。
在“6·18”院士专家项目签约会上,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和福建大败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协作开发的“石斑鱼健康高效生态饲养形式的研讨与使用”项目成功签约。
“经过选育和杂交育种技能,未来,咱们将培育出具有显着优势性状的‘虎龙杂交斑’水产新种类。”大败农水产负责人说,三年前,林浩然领衔的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大败农水产诏安科技园挂牌成立,这个项目将突破石斑鱼的人工繁育技能,完成苗种的大规划出产。
村庄复兴,本质上是农业村庄现代化的过程,而农业现代化要害在科技进步。展会上一批新产品、新技能效果显现,在农业技能、制作技能、信息技能、生物技能等现代科技推进下,农业劳动出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完成了革命性提高。
“农业工业兴旺要害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本届“6·18”上,省农科院谢华安院士与福建省济元生态农业成项对接签约特优水稻开发利用项目。近年来,谢华安水稻育种团队一直在探索提质增效的新途径,他深有感触地说,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根本上就是要依靠科技立异转变展开方式,提高农业立异力、竞争力和全要素出产率。
一套轨道转移机替代8个人工
新农机,助力展开特征农业
在农机配备展区,一套轨道转移机,备受农场主追捧。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坡丘陵地势峻峭、地势杂乱,交通运输工具不方便通行。”福州金安道农机有限公司总司理林福长说,广大山地果园遍及面临劳动力缺少、人工成本高企等问题。
金安道公司研制的轨道转移机,由牵引车、拖车及轨道等组成,可在狭隘空间穿行,可以在岩石、土质地、沙地等不同地势架起轨道,且不用筑地基,防止大面积损坏原有地表。这套设备在轨道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装有主动停车装置,作业时无需人员跟从,且在45度的峻峭山坡上也能运行无碍,一台设备可以替代8个人工。
斗极农机作业智能探测系统可完成农机定位、作业轨道回放、作业面积精准核算;锂电果树修枝剪将传统修剪效率提高到8至10倍;植保无人机可一次载药16升,滞空飞行10分钟以上,每小时作业约150亩,在杂乱的丘陵地带也能自主飞行作业……
“福建农机配备自主立异才能日益提高,农机配备工业不断做优做强。”省农业村庄厅农业机械化办理处处长杨斌说,上一年,福建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归纳机械化率达63.1%,整地、开沟、植保、花果办理、枝叶修剪、果实分拣等全链条都完成了机械化升级。
近年来,福建安身本乡丘陵山地地势特点,以科技立异、机制立异、方针立异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和谐,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以走过16个年头的农机购机补助方针为例,福建加强方针规划,深化改革立异,优化办理服务,强化绩效考评,将这一强农惠农方针落到实处。”杨斌说,怎么把农人的购机志愿变成购机行动,首先要应农之需,供给足够多的产品供选择。为此,福建杰出绿色生态导向,扩大补助机具范围,把高效上肥、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16类绿色农机具纳入其中。一起,自2015年开始实行的农机补助市场化改革,变“事前审批”为“认证登记”,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福建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配备工业转型升级的施行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机配备工业进入高质量展开阶段,科技立异才能较大提高,福建省农机总动力到达1350万千瓦,福建省农作物耕种收归纳机械化率到达75%。
两年施行科技开发项目1581项
科特派,带动技能效果转化
现代科技要真正赋能农业现代化,要害要走出实验室,因地制宜,在地转化。
七叶一枝花又叫华重楼,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国字号”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人工培养不易,只能依靠濒临干涸的野生资源,七叶一枝花市场价格水涨船高。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资源所的苏海兰科技特派员团队经过研讨,建立了七叶一枝花培育和规范化培养技能规程及可追溯技能系统,将技能使用服务于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展开有限公司等企业,使承天公司的华重楼基地从15亩扩建至6000亩,周边农户广泛参加栽培,规划近万亩。
在“6·18”村庄复兴战略协作专场签约会上,省农科院生物资源所不只与承天农业签订“华重楼栽培演示基地扩建技能”技能服务协议,还与光泽县发改局签订了“光泽县适合药用植物种类挑选与培养技能推行使用”技能服务协议。
光泽县发改局局长陈松说:“苏海兰团队的技能服务效果起了带动效应,咱们期望经过展开中药材工业化栽培,提高农业工业化水平,拓展农人增收。”
本年,“6·18”展馆初次拓荒了科技特派员专区。“科技特派员发挥了其驻扎前线的优势,把科技作为现代农业要害性出产要素,植入现代农业出产链全过程中。”前来参观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省科技厅农业处负责人介绍,现在,省级科技特派员已覆盖福建省859个城镇,覆盖率93.8%;科技特派员服务范畴涵盖了十大特征农业工业,并向二、三工业延伸,并推进构成“科特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特派+农业协作社”“科特派+流转+农户”“科特派团队组合服务”等技能效果转化推行形式。两年来,共施行科技开发项目1581项,推行新技能3109项(次),引入新种类2273项(次),服务企业、农户161033个,50855户农人完成增收。
更多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