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红色密码” 一生魂牵梦绕

发布时间:2019-06-18 15:18:43来源:

全国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正规出书、印刷的《中国工农赤军军用号谱》,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

一本“赤色暗码” 终身魂牵梦绕

  宁化县革新纪念馆收藏的《中国工农赤军军用号谱》

宁化县革新纪念馆收藏的赤军军号

东南网6月1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方炜杭 全幸雅 通讯员 刘才恒/文 林辉/图)“一个铜做的小东西,被他当成宝贝带在身边。”“他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吹出一些古怪的声响。”“1974年,家里拆建谷仓找到一本发黄的小册子,他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13日,位于宁化县东北角的泉上镇,65岁的罗云清道出了父亲与一本《中国工农赤军军用号谱》的故事。这本被誉为“赤色暗码”的小册子,是全国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正规出书、印刷的军用号谱。

当年父亲的这些“古怪行为”,直到多年后,罗云清才慢慢理解……

“像维护自己生命一样维护好它”

罗云清的父亲叫罗广茂,20多年前逝世。

罗广茂出生于长汀。1931年,当时年仅15岁的他参加了工农赤军,在红四军第三纵队任司号员,后被选派到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毕业时,学校郑重地发给每名学员一本《中国工农赤军军用号谱》。领导再三着重,因为军用号谱的机密性和重要性,每名学员要“像维护自己生命一样维护好它”。

牢记吩咐,罗广茂带着军用号谱到朱德身边任司号员,后调至红十二军101团;第五次反“围歼”初期,又调至红五军团43师师部当号长。虽然作业频频调集,罗广茂仍一直把军用号谱藏在身边。一次,在连城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作战时,罗广茂不幸挂彩,随后到长汀四都赤军医院治疗,随身带着军用号谱和一个号嘴。半年后,因反“围歼”失利,医院被冲散,他突围回到家中,将军用号谱交给母亲代为保存,自己则外出逃避国民党抓捕。后来,为了躲开敌人的视线,罗广茂便与母亲一起躲到宁化泉上。解放后,他多次向母亲询问军用号谱的下落,但因母亲年事已高,想不起寄存的地址,未能寻找到。

准确无误地将340多首曲谱逐个唱出

号谱的去向,成为罗广茂的一块心病。

直到1974年,在拆建家中谷仓时,罗广茂才发现,军用号谱被布和油纸裹得严严实实,钉在谷仓底板上。

这本被他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军用号谱,总算重见天日。

当年,宁化县开端筹建革新纪念馆,在各个乡镇征集革新文物。罗广茂便将军用号谱连同号嘴同时捐给了宁化县革新纪念馆,了却一桩心愿。

为了验证这本军用号谱的真实性,县革新纪念馆首任馆长王岳良从当地学校请来一位懂五线谱的音乐教师,要求罗广茂当面将军用号谱中的曲调逐个演唱,罗广茂准确无误地将340多首曲谱逐个唱出。

据宁化县革新纪念馆原馆长张标发介绍,中国革新军事博物馆也有一本相同版别的号谱,但残损严峻。他告诉记者,罗广茂供给的军用号谱,长21.8厘米、宽13.5厘米,为横式小32开本,内页20页,对折成40页,用毛边纸油墨印制而成,内页曲谱均选用五线谱,共有340余首曲谱。

1994年10月,国家文物局近现代文物专家组认为此军用号谱系全国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正规出书、印刷的军用号谱,极为珍贵,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今日,由罗广茂收藏下来的军用号谱和号嘴仍保存在宁化县革新纪念馆,它们静静地向后来者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更多科技资讯:

「在线教育app开发」在线教育APP开发定制优势

「微信平台开发」微信平台可以用来做什么?

「生鲜电商app开发」生鲜电商的发展状况及方向

「微信营销优缺点」微信营销的优缺点有哪些?

「上海app开发公司」企业如何选择优质的App开发公司呢?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