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定 张杰)“这次长汀县互济会代表大会中有妇女代表四都区的陈义妹同志主动做布草鞋十五双……这几个很热心的妇女同志都在二十天内做到了这一数目,并且超过了一倍,真是非常光荣的成果。”近日,在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村民赖光耀家中,一份1933年4月17日出版的《赤色中华》的影印件引起记者的爱好。这篇题为《妇女同志的犒劳热》的通讯仍然字字明晰,记录了老区大众前赴后继拥军支前的豪举,见证了老区军民鱼水情深。
“陈义妹其实叫程义妹,是我的奶奶。她被《赤色中华》表彰的事迹传回四都后,四都区干部赖太云告知她说:‘义妹嫂,真了不得啊!只可惜不小心把你的姓弄错了。’我奶奶答复:‘不要紧啦,咱们干革新又不是为了表彰!’”赖光耀说。
质朴的言语,老区大众一直提到了今日。“咱们都是赤军的家人!”这是采访中,当地大众说得最多的话。
四都与江西瑞金接壤,是当年赤军入闽第一站。这个人口数千的山乡,其时有1000多人参与赤军。全镇有革新基点村25个,是长汀革新基点村最多的乡镇。《长汀县志》记载,四都在册勇士488人,占其时人口的10.66%。
“小时候,我常听奶奶说起她亲历的革新故事。上世纪80年代,我在镇文化站工作后,就开端走村入户,搜寻赤军脚印,期望重现完整、实在的四都革新史。”跟随赖光耀的叙述,咱们的思绪也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赖光耀的爷爷赖兴银曾任四都区委书记。程义妹在老公赖兴银的影响下,活泼投身革新,带领家园大众活泼拥军支前。她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到涂坊、上杭搬运物资,肩挑一百来斤的重担,往往一天奔走上百里山路。
1934年秋天,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各大机关迁往四都,为赤军大规模战略转移做最终的准备,后勤供给变得非常紧张。
“那时,奶奶程义妹已有三四个月的身孕,但仍是咬着牙坚持一天两趟到濯田挑粮食回四都。1935年春,敌军占据四都后,爷爷奶奶就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里搭草寮,躲避还乡团的搜捕,持续隐秘进行革新斗争。在四处透风漏雨的草寮里,奶奶生下我的父亲。因为啼饥号寒、长年挑担过度劳累,她不只后来再也无法生育,并且双脚早衰无法走路。”提到此处,赖光耀眼眶湿润。
长征前夕,退守四都的省委机关4000多人,除几十人包围到武平外,其余悉数在四都献身。松毛岭保卫战一役,四都赤军医院收治的重伤员就达1000多人,因受其时医疗条件所限,简直悉数壮烈献身,长逝于红都村的赤军无名勇士墓——抵荫坪。
“敌我悬殊如此巨大,军民献身如此惨烈,老大众为啥一直一心一意拥护赤军?因为赤军给咱们带来了曙光,跟共产党走日子才有盼头!”赖光耀激动地说。
次日,记者来到四都东北面的山岭催子坳。据了解,主力赤军北上后,四都公民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1935年3月,四都苏区已被重兵层层合围,形势非常严峻。地方武装组成的汀西游击大队,奉省委命令,驰援四都催子坳阻击来自策武方向的敌军黄月波部,被敌人围困。因为敌众我寡,400多名指战员简直悉数壮烈献身,整个山梁尸横遍野。
老区大众并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屠刀,他们找到汀西、汀瑞游击队,持续参与革新斗争,并重新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隐秘交通站。比如红都村残疾老赤军吕松承从延安回到家园后,使用走村串户帮村民理发生保护,长时间为汀瑞游击队传递情报。
主力赤军长征后,活泼在闽赣边的汀瑞游击队,在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失去联络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拓荒了闽赣边游击根据地。这儿也成为闻名全国的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之一。
走进红都村,一块一米多高的“献身勇士纪念碑”屹立。这块纪念碑及勇士墓于1933年5月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建筑,共安葬其时献身的赤军勇士58名。经党史部分考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心苏区最早的纪念碑。
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制药厂、红四军会议原址、中共汀西县委县苏原址……像这样的革新遗址在四都还有很多,它们深深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和老区公民英勇斗争的光芒进程。
干革新走前头,搞出产争上游。现在,老区早已旧貌换新颜。去年12月,长汀成为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在党的带领下,老区大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党员干部有初心,老大众也有初心,那就是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守着这份初心,传承赤色基因,咱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新长征!”长汀县史志办主任王英说。
更多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