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加速度”,提前实现分级诊疗目标

发布时间:2015-04-17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12日,记者从长汀县卫生局获悉,去年该县约有91%的门诊病人和近90%的住院病人选择在县内就医,基本实现了国家卫计委制定的90%的病人留在县域内诊治的分级诊疗目标,这比我省、国家提出的2017、2020年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形成分别提前了两年和五年,走在全省前列。
  长汀县首先对新农合实行差别化补偿,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分级就诊,将乡级、县级、县外住院补偿标准分别确定为90%、80%、50%,到基层医疗机构看普通门诊统筹补偿标准为60%;将慢性病诊断权下放给乡镇卫生院主治医师或5年以上执业医师,并对慢性病基本用药实行“零支付”供药,确定卫生院22种常用药和村卫生所6种常用药为零支付基本用药,这些举措大大吸引了基层群众到村级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就医。
  4月初,长汀县新桥镇岗头村74岁的陈良茂老人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确诊后他本打算到县级医院住院,新桥卫生院的医生给他算了一笔账:这种病一般要住院10天左右,县级医院花费约4000元,按县里制定的分级诊疗差异化补偿标准,在县级医院新农合报销约1600元,自己需掏2400元左右,而在卫生院住院自己只需掏四五百元,并且卫生院也完全具备治疗这种病的条件。得知这些情况后,老人就近在卫生院住院,最终自己只花了400多元。
  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住了人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当地共投入1.41亿元,在18个卫生院建设29个基础设施项目;在全县18个乡镇培训卫生技术人员计710人次;新增设备267台(套),价值2725万元,全自动生化仪、B超、康复设备、救护车等设备全部装备到18个乡镇卫生院。
  长汀县还将人事权、经营权、分配权下放,下放非编人员聘用权,实行“财政补助、独立核算、自主分配”新体制,充分调动基层卫生院卫技人员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卫生院工作。去年,该县卫生院职工平均月工资3688元,最高月工资14329元,最低月工资2216元。
  长汀县四都卫生院全科医生黄石金说,以前他在镇里的新华村当村医,每月才1000多元,拿到执业资格后,他被正式聘到卫生院,现在每天都有不少病人找他看病,月收入超过5000元。收入提高了,也让他更注重钻研医术:“现在钱不少了,自己也要多学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看病。”(张杰 陈天长)
  
记者点评>>>
为民情怀与“草根智慧”
  
地处山区的长汀县,提前基本实现了国家卫计委制定的90%的病人留在县域内诊治的分级诊疗目标,造就了新的“长汀速度”。
  采访中,长汀县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始终向记者传达出这样一种理念:长汀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其他地方更突出,分级诊疗体系早一天建立,老百姓就能早一天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家门口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能让老百姓辛苦跑到大医院,这是卫生部门的责任所在。正是怀着这样的为民情怀,长汀在基础条件并不具备优势的前提下提早建成分级诊疗体系。
  纵观长汀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的全过程,从差异化补偿机制到卫生院“三权”下放等等,虽没有突破性的制度创新,却很好地解决了基层医改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这角度说,基层医改需要顶层设计指明方向,但更需要符合实际的“草根智慧”,也许我们可以从长汀的实践中得到一点启发
。(张杰)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