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版
▼
“走!克挖接甩一碗鳝鱼米线”
“买买三,板扎了!”
普通话版
▼
“走!去我家吃一碗鳝鱼米线”
“太好吃了!”
早上7点
一碗米线
敞开了属于玉溪人的一天
其实
云南各地都爱米线
但玉溪人
更爱鳝鱼米线
水陆荟萃、浓香四溢
可酸可甜
或麻或辣
清香、味美、爽口
一碗下肚
额头轻轻冒汗
口舌肠胃都无比满足!
有人或许会说:
“玉溪的鳝鱼米线的确很诱人,
但关于玉溪实在是不了解啊!”
你必定知道
公民音乐家聂耳吧
你应该听说过抚仙湖吧
……
想起来了?
没错!
本来
你与玉溪
早已是“旧相识”
云南玉溪抚仙湖的日落相片
有人说
玉溪,太小了
的确,玉溪有点小
小到让1.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步步如景
处处皆画
玉溪城市面貌 白树植 摄
有人说
玉溪,太老了
的确,玉溪很陈旧
老到悠远的史前文明
在这儿找到了印迹
在澄江县帽天山
发现了5.3亿年前的动物化石群
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供给了例子
比“老”
玉溪很难遇到对手
帽天山 李江 摄
有人说
玉溪,很宜居
<span "="">这儿四季如春
山水如画,物产丰富
谁来了都想“赖”在这儿
享用天然、享用日子
同享和谐 杨丽媛 摄
滇中明珠
诗画山水、康养福地
这,便是玉溪!
玉溪风景 白树植 摄
高原水乡,清流如玉
玉溪因水得名
《水经注》所记的“桥水”
在明代文献中已称为“玉溪”
取其清流如玉之意
红河大桥 张永良 摄
坐拥飞瀑流泉
面朝深泽大湖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
独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的三席
它们好像镶嵌在城市之上的明珠
装点着玉溪
滋养着玉溪
抚仙湖 黄戡凌 摄
三颗明珠中最大、最亮的
当属抚仙湖
它有诗一样美丽的名字
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
琉璃万顷、颜值爆棚
传说曾让仙人流连忘归
而深沉水下的古代遗址
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
水墨山水抚仙湖 李江 摄
明代徐霞客曾在行记中感叹:
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
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音乐人李健
为抚仙湖写过一首歌:
秋风掠过的湖水/留下涟漪在心间
抚仙湖水在荡漾/只是没人再惆怅
抚仙湖 李江 摄
除了湖泊
这儿还有名山
素有“匾山联海”之称的秀山
千峰含翠、万树如云
休息着珍稀动物绿孔雀的哀牢山
山高谷深、瀑水长流
哀牢山 潘泉 摄
山水相依
如诗如画
美丽的玉溪
如在仙境
滇中粮仓,美食天堂
红河榜首湾 李江 摄
在玉溪这片土地上
传承着种田如绣花般的精耕文化
人均仅拥有0.75亩犁地
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产奇观
被誉为“滇中粮仓”“云烟之乡”
玉溪风景 李江 摄
玉溪市通海县
既没有沿边境线,也没有黄金口岸
但其蔬菜生意却“通江达海”
不只销往全国多个城市
更远销海外
一度被称为东南亚国家的“菜园子”
玉溪风景 潘泉 摄
玉溪市华宁县
16.7万亩的果园里
出产着“全国最早老练”的华宁柑橘
你每年吃的榜首口柑橘
就有或许来自这儿
柑橘 周华 摄
玉溪市易门县
有着“云菌之乡”
“我国野生食用菌之乡”的美誉
每年夏天
大量的菌子破土而出
“老饕”们有无数种吃法
来享用这些山珍甘旨
最为地道的要数“杂菌火锅”
菌子滑嫩、鸡汤浓郁
鲜香无比
另一道不容错过的美食
当属“铜锅鱼”
再盛一碗洋芋焖饭
鲜、甜、香、辣
担得起“滇中一绝”
铜锅鱼
假如你喜爱小吃
玉溪必定会让你大快朵颐
爽口的豌豆粉
品类繁多的烧烤
再来份豆末汤圆、甜白酒
好吃到停不了嘴
滇中粮仓、美食天堂
甘旨的玉溪
让人垂涎三尺
聂耳故乡,人文荟萃
玉溪
传承着古滇国的基因
滋润着千年的前史
这儿有精深的青铜铸造工艺
“牛虎铜案”
工艺精巧、栩栩如生
牛虎铜案
这儿有悠长的制陶技艺
“滇国古陶”华宁陶
器质细腻、温润如玉
华宁陶 杨文桥 摄
玉溪少数民族很多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其间最具特征的当属花腰傣
他们临水而居
连续着陈旧的风俗
傣家作坊 潘泉 摄
这儿是云南有名的“戏窝子”
“关索戏”“花灯剧”尤为兴盛
各种民间小调在这儿传唱
历久弥新
花灯剧《卓梅与阿罗》 潘泉 曾永洪 摄
这儿仍是音乐家聂耳的故乡
他在有限的生命中
创作了40多首革新歌曲
最著名的当数《义勇军进行曲》
每当听到这雄壮铿锵的节奏
总会让人心潮澎湃
在玉溪
“聂耳”随处可见
聂耳音乐广场、聂耳公园、聂耳大剧院……
家乡人以这样一种方式
思念和留念这位伟大的公民音乐家
聂耳公园知音湖
这儿是聂耳故乡、文化名城
底蕴深厚的玉溪
心旷神往
玉溪,再出发!
抚仙湖面跳跃着粼粼波光
聂耳音乐广场响起动听的旋律
福建财经
-
2025-02-28 08:14:00
-
2025-02-28 08:07:00
-
2025-02-28 07:19:00
-
2025-02-27 08:36:00
-
2025-02-27 0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