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标高结玩猫腻 购物结算须留心

发布时间:2015-02-13 16:24:00来源:民生资讯









  超市商品货架上标一个价,在收银台结算时却是另一个价。大多数消费者结帐后不会仔细核对每一项价格,这留给了一些商场、超市玩猫腻的空间。为此,工商人员提醒广大市民,进商场、超市购物时,当心商品价格低标高结的猫腻。
  标价69元,结算79元。龙海市消费者章先生到龙海市某超市购买了一把剃须刀,标价69元,可回家后发现结算单上标明79元。章先生不服,拨通了12315投诉电话。经龙海市12315执法人员现场调查核实,超市部门经理解释:该剃须刀原标价69元,已调价为79元,是服务人员工作失误没有及时更换标签。最后超市部门经理向消费者表示道歉,退还消费者购物款。
  标价7.5元,结算12.8元。龙海市消费者周先生到龙海市某超市购物,看到超市海报上标明“康师傅方便面每包原价12.8元,特价7.5元。”于是顺便购买了2包。第二天傍晚,周先生详细看购物小票时发现,昨晚购买的“康师傅方便面”2包,结算收费每包12.8元,并非特价7.5元,于是带上方便面和超市购物结帐小票找到超市要求讨个说法,在交涉未果之下,拨通了12315投诉电话。经12315执法人员现场调查核实,该超市此次做特价活动的产品是“康师傅之酸菜方便面”,而消费者选购的是“康师傅老坛酸菜方便面”,所以按原价结帐。12315执法人员认为,这两种方便面是同一品牌,产品包装颜色又相同,商品排列一起,最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在场服务员没对顾客说明,且结帐时收银人员也没向消费者道明,该超市有误导消费之嫌。经现场调解,双方同意退货处理,由超市退还消费者购物款25.6元。
  无中生有,多收2.8元。龙海市石码镇退休医生高大妈到超市购物,回家后发现小票上多了一个白木耳2.8元。气得高大妈迅速赶回超市,经过理论后,超市收银员才向高大妈表示道歉并退还2.8元。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商家的管理疏忽,尚未及时更换价格标签或贴标签出错。以超市为例,货物品种都比较多,有时每天更换价格的商品多达数百种,不排除操作失误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出现“低标高结”现象的原因也不排除是商家的不诚信经营。一些商家在利益驱动下,抓住消费者购物后结帐小票随手就丢的空子,或者在所购商品种类较多时,不会逐项核对金额的疏忽心理,从而采取这种“低标高结”欺诈消费者。为此,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一些商家低标高结的猫腻,在购物时,要注意标签和价签内容,特别要留意商品的名称、价格等信息。在结账时,要及时核对购物小票,看实际收款与标价是否一致,保留好购物小票或收据,以及商家的宣传广告等资料,以便出现纠纷时作为维权的证据。一旦发现商品或者价格名不副实,要及时与商家交涉。如果交涉不成,应及时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