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年是新我国成立70周年,赤军长征动身85周年。为大力宏扬伟大长征精力,中心宣传部6月11日发动“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参加采访的新闻记者将追寻革新先辈脚印,回忆长征路上的严重事件,深入挖掘艰苦卓绝斗争历程中的感人事迹,以生动鲜活的全媒体报道,展示长征沿线的前史变迁,为庆祝新我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言论氛围。新华社从即日起开设“绚丽70年·斗争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专栏,会集播发我社记者采写的相关报道。今天推出榜首篇《跨过“榜首渡” 长征动身地“换了人间”》。
这里的桥,让远征者跨过汹涌波澜,抵达成功的彼岸。
这里的桥,见证苦难与光辉,标志着民意党心息息相通。
6月11日,庆祝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中心赤军长征集结动身地——江西于都发动。
于都河静静地流动,当年中心赤军主力动身的渡头旁,一段浮桥无声地诉说着85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前史,颂扬着“于都公民真好,苏区公民真亲”的美谈。
这是1988年拍照的江西省于都县城 (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馆供给)。新华社发
1
桥相连
于都县贡江镇建国路上一处没有门板的老房子,现在成了游客慕名而来感受长征的去向。客家老宅内,“两井三厅”保存完好,进门处却没有门板。这是赤军后人刘光沛家的祖屋。
“为什么咱们家没有门?”幼年时刘光沛问,母亲告诉他:“门板被你爷爷拆下来给赤军搭桥了。”
桥,决定着赤军的生死存亡。
1934年10月,在于都河北岸集结着中心赤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心、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8.6万余人。此时的外围,敌军重兵正围追堵截,步步紧逼。
1960年,江西省于都县部分长征老赤军同志一同合影(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馆供给)。新华社发
桥,承载着军民的鱼水深情。
赤军长征动身时,大众自动送来门板、床板,乃至寿材,简直家中一切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通过8个主要渡头、5座浮桥,赤军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征途。
于都河,由此有了“长征榜首渡”的永存名号。
85年,弹指一挥间。紧挨着“长征榜首渡”,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碑巍巍屹立,述说着苏区军民专心、浴血奋战的峥嵘年月。
游客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碑前观赏(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桥,见证着于都的白云苍狗。
“现在一切渡头都建起了大桥。”从5座浮桥到35座大桥,2017年落成的梓山贡江大桥是最年轻的一座……1996年参加工作的于都县交通局干部丁石荣对于都河上的桥梁如数家珍。
游客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馆观赏(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村里的蔬菜无论是北送南昌,还是南下广东,能少走100公里旅程。”间隔大桥不到10公里的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工业园中,一排排现代化规范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梓山镇潭头村村支书刘连云对这座大桥感受最深,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都参与了蔬菜工业。
这是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富硒农业工业园一景(2018年9月28日无人机拍照)。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游客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富硒农业工业园内观赏(2018年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红土蝶变,桥并非仅有的见证。85年前的一个夜晚,间隔瑞金叶坪不到10公里的黄沙村华屋自然村,17个青年踏上血染的征途。动身前,他们栽下17棵松树,和家人约定“见松如见人”。现在走进村口,青松映衬,一栋栋白墙黛瓦客家小楼拔地而起,数代人住着矮小寒酸、透风漏雨土坯房的华屋已处处皆“华屋”。
“沙洲坝,沙洲坝,无水洗手帕。”80多年前,毛泽东为处理当地老大众喝水问题,带领赤军兵士挖了一口井,沙洲坝人从此吃上了洁净的井水。老大众给这口井起了个姓名——“红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让新我国几代人耳熟能详。80多年后,“共和国摇篮”瑞金市初心不改,从大众关怀的“小事”做起,把乡村安全饮水工程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施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处理饮水安全问题。
抗战老兵万更志(左二)给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小学的学生讲述赤色故事(2018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改造乡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处理546万乡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处理近300万山区大众不通电和长期“低电压”问题……长期以来困扰赣南苏区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正逐渐得到处理。
“从过河的桥,到支撑赣南等原中心苏区复兴开展相关方针出台,大到战略定位、工业开展、基础设施,小至乡民住房、大众喝水、孩子上学……一条主线便是为了让老大众过上好日子。”在中心苏区史专家凌步机看来,这便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任务。
2
心相通
“喜书记”不姓喜,而姓许。
“他给大伙办了很多事,乡民有喜事都愿和他说,加上客家话中‘许’和‘喜’谐音,大伙习惯叫他‘喜书记’。”下乡扶贫两年,江西理工大学驻兴国县崇贤乡崇义村扶贫榜首书记许立新有了新称号。
类似的“别称”不在少数:自然资源部“80后”干部李兆宜曾担任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榜首书记,带领乡民打井开展甜叶菊工业,被称为“打井书记”;江西省投资集团驻瑞金叶坪乡大胜村榜首书记刘欢迎,为五保户、低保户以及无房贫困户筹建“愿望家乡”,被称为“欢迎书记”……
赣南是长征动身地,也是苏区干部好风格发源地。一个个带着亲昵的别称背面,是一道道志同道合的干群“连心桥”。
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小学的学生在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碑前吹奏唢呐《十送赤军》(2018年9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这一鱼水深情的密码,写在时任红1军团2师4团政治委员杨成武将军的《别了,于都河》中:“这里的乡亲们没有把咱们当外人,乃至待咱们胜过亲人——他们帮咱们补衣裳,教咱们打草鞋,像逢年过节迎亲人相同,给咱们捧来香喷喷的红薯、红米饭和可口的菜肴……”
这一鱼水深情的密码,写在80多年前的山歌声中:“苏区干部好风格,自带干粮去工作……”在艰苦的革新年月,党员干部与工农大众一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很多苏区干部自带粮食去工作,专心为民、清正廉洁的风格赢得大众衷心拥护。
85年后,“苏区干部好风格”再写新篇。赣州市3509个行政村(社区)都有驻村榜首书记和驻村工作队,8.59万名干部与29.04万户贫困户结对,完成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85年前,老区公民为支撑革新,把自家的年轻人源源不断送上战场,跨过于都河的8.6万余人,赣南籍赤军达5万多人。
饮水思源,初心不改。为了苏区的开展,现在42个中心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已有3批121名优秀干部深入赣南各县(市、区)、赣州经开区挂职帮扶。
当挂职期满,地点村子也整村脱贫,我国日报社挂职会昌县珠兰乡大西坝村榜首书记的冯宗伟却选择再留一年,一定要等荷花长廊建起、大棚蔬菜基地商场安稳再说。
面对扶贫“新长征”,来到长征动身地的干部倾心接力。
3
再动身
2019年赣州开出的第100列中欧班列,较2018年开出的第100列整整提早了7个月。
来自赣州海关的计算显现,本年一季度,赣州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赣州)72班、规范集装箱6356个、货值12.43亿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00%、227%、192%,中欧班列(赣州)跑出了“开门红”。
发出班列的赣州港是全国县级城市榜首个内陆口岸。2016年班列开通后,南康与欧洲的来往运送时间从过去的45天降至15天。不靠海、不沿边,缺少木材资源的赣州南康,依靠“买全球、卖全球”“无中生有”出千亿级的家具工业集群。
“赣南苏区本身就具有立异的见识,其时的政权、教育制度、生产合作社制度等,都是白纸上建立起来的。”凌步机说。
回望前史,是为了更好前行。
赣州港的诞生,是赣州市在新征途中敢想敢干的生动描写。依托稀土、钨资源优势,规划建造“我国稀金谷”;安身工业优势,努力打造“赣粤高铁”沿线电子信息工业带;紧贴国家工业导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工业正在赣南大地异军突起。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撑赣南等原中心苏区复兴开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施行,赣南苏区复兴开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被列入全国首批现代物流立异开展试点城市,立异发动国家旅行扶贫试验区建造,打造百个旅行扶贫重点镇……先行先试探索立异,赣州市累计获国家、省级层面批复的严重平台达220个,成为全国获批国家、省级层面严重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
新变化、新气象,在红土地上不断涌现。
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馆(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曾经关山重重的长征动身地,正通途变通途,驶上跨过开展“快车道”:2011年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加10%,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务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10项指标增幅居江西省榜首。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为公民谋美好,为民族谋复兴——宏扬长征精力,传承赤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赣南大地正奋力前行。
来历:新华社
文字记者:李兴文 胡锦武 高皓亮 邬慧颖
视频记者:刘彬 余刚
视频编辑:闫然
新媒体编辑:郭兴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