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福州街头,榕树随处可见,“榕城”名副其实。榕树四季皆绿,树形高大挺拔、姿态稳重大方,是很好的城市形象代言人。早在1985年,榕树就成为福州的“市树”;1997年,更被省人大常委会定为“省树”。
上月,“榕树应用与榕树文化”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与会人士围绕福州榕树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绿化规划等内容进行探讨,纷纷建言献策。记者从福州市园林局获悉,该局已启动了榕树应用专项规划,准备加大福州市区榕树的种植力度。
三环沿线停车场都要种榕树
福州榕树种植历史可上溯近2000年。据《闽产录异》记载,“冶山旧有古榕,传为汉时物”。宋时,太守张伯玉大力推行“编户植榕”,福州城种下了数以万计的榕树,形成“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壮观景象。
如今,城市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而榕树生长快、根系发达,作为行道树容易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近几年,福州种植榕树的数量有所减少;为配合市政施工,市区不少老榕树还被迁往他处。
此次编制的榕树应用专项规划,重点在榕树种植的科学应用上下功夫。比如对道路植榕,规划提出对道路红线以外的两侧绿化带,以榕树为基调树种种植,这样既避开了道路下面的管线网络,又有利于发挥榕树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福州市人大代表金建琳长期关注榕树,她建议可选择一条榕树林荫道作为榕树一条街,这样不仅美化环境,也可扩大宣传。
此外,规划提出要建设一批榕树主题公园与专类园。计划在福州南公园、沙滩公园、花海公园、闽江北港北岸等公园绿地以点状方式,选取空旷地块种植榕属乔木植物,并配合其他多种榕属灌木植物的种植,营造以榕树为主景观的特色公园。
规划还提出,今后三环路沿线所有停车场都要种植榕树,按停车位布局,为车辆量身定做天然“遮阴篷”,打造榕荫停车场。对此,福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原院长林焰深为认同:“一株榕树定植几年后,树冠面积可达近100平方米,夏天树荫下非常阴凉,温度要比周围环境低2至4摄氏度,这是别的树种难以比拟的。”
重要街道节点、重要交通枢纽节点的植榕计划也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比如在火车站、机场、客运码头以及窗口单位,都要精选榕树种植,以扩大宣传效果。
省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郑国珍建议,福州应该加大科研力度,改良榕树品种,既发扬榕树树冠浓郁的优点,又避开其根系发达、破坏性强的劣势,使榕树成为适合现代社会的行道树。
归纳榕树精神 宣传榕树文化
在福州市现有的行道树中,榕树是骨干树种,种植比例约占50.5%。许多榕树可谓“一树一景点”,据福州市园林局统计,全市有600多株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榕,这些古榕有的造型奇特,有的富有传奇色彩。
譬如福州市森林公园中的大榕树,相传为南宋时种植,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目前福州所发现的最大榕树,树冠如大伞盖,盖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说是“独木成林”一点不为过。这棵“榕树王”也是榕城的象征。
这次“榕树应用与榕树文化”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表示,福州的榕树文化源远流长,榕城的老百姓爱榕护榕颂榕蔚然成风,建议归纳榕树精神,挖掘文化内涵,让榕树不仅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更融入福州人的血脉情感之中,打造“绿色榕城升级版”。
文史研究员邱泰斌认为,榕树寄托着老福州人的乡愁乡魂,榕树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年逾八旬的葛燮瑶是福州有名的“榕痴”,他把榕树精神归纳为:落地生根、意气昂扬的进取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垂荫一处、造福一方的尽职精神;宽怀大度、和谐共荣的团结精神;谦和笃实、遍布家院的乐群精神。
目前,福州市园林局已安排专项资金,对建成区内榕树进行新一轮普查,对符合古树名木标准的进行定级保护。对此,福州市规划院总工肖晓萍表示,全面了解我们身边的榕树资源,对保护榕树非常重要。金建琳则建议,知名榕树要挂牌,让市民知道其品种、树龄、价值及意义等;宣传榕树文化、榕树精神可以与旅游结合起来,精选一两条以榕树为主题的旅游线路,让游客观赏。专家还建议推广榕树盆景作为旅游纪念品,相关部门给予盆景企业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榕树盆景产业化。
据悉,福州市将启动榕树文化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普及榕树知识,宣传榕树文化,让福州“榕”味更浓。(龙友情)